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媒体河大  >> 正文 选择字号【

离休教授 三部著作诠释古汉语(摘自2002.8.30开封日报)

【新闻作者:本报通讯员 刘溶    来自: (摘自2002.8.30开封日报)  已访问: 责任编辑:    】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赵帆声教授,今年75岁,离休前从事英汉音韵的教学研究。他自幼喜读古籍,对不理解的字词均一一记下,以备日后解读。1993年赵教授离休后,遵照“老有所为”雅训,从古籍中选出优异者进行整理、诠释,目前已出书3部。
  他认为葛洪的《抱朴子外篇》是子书中的佼佼者,便熟练地运用中、英、俄三国文字的音韵学理论,主要从声音角度诠释古书的词语。两年后,一本译文简明流畅、琅琅上口的《应世经略智典》就问世了。
  《古史音释》是赵教授离休后的第二部译著。由于古文字规范程度低,用法未定;或因古字尚简,凡谐声字多去偏旁;或因古人用字尚音,习惯以音表意,凡属双声或叠韵,甚至旁纽邻韵之字,多可转以为用;或因状词之类多以声状意,初无定论,音似即可;或因古字有方言之别,且古字有避其俗、就其文,避其粗、就其雅者,古人名用字有不以常音读之者,赵先生将这些用法不同的字、词,一一用音韵学原理订正诠释,花两年半写就了《古史音释》。
  《诗经异读》是赵教授离休后的第三部研究成果。因为《诗经》中许多诗篇的字、词,因声韵的不同而留下了错误。这本《诗经异读》正是用声韵学原理勘正后的正读《诗经》。
  当笔者问及今后的研究计划时,赵帆声教授非常谦虚地笑笑说:“如果天公假我以时日,我想试试把《尚书》的音义再作些研究。”

录入时间:2002-08-30[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