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改革开放同龄,由河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山西大学等十院校合作编写的《中国古代史》迎来了40岁生日。在走向不惑之年的历程中,这套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通史著作经历了5次修订,创下了印数达百万套的出版史奇迹,全国60%以上的高校历史院系至今仍作为教材使用。
12月15日、16日,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主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大学《中国历史评论》编辑部协办的《中国古代史》出版4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办,该书第一代主编、93岁的河南大学教授朱绍侯和来自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地的50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回顾过去,总结得失,对第6次修订进行研讨。
“与时俱进、及时吸纳史学研究最新成果,使之更趋完善,是这套教材不断刷新纪录、赢得学生青睐的重要原因。在强化人文精神培养、强化‘以本为根’的本科教育的大背景下,除了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管理水平,更需要一流的教材体系建设,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可谓意义重大、恰逢其时。”开幕式上,研讨会主持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牛建强这样阐释教材修订的意义。
“这次研讨会既是回顾以往,对过去4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的总结和肯定,也是展望未来,不忘初心,继续提升《中国古代史》教材品质的新的起点。我作为一开始就参加了编写工作的一员,愿和同事们一起继续努力。”93岁的朱绍侯教授激动地说:“我们的教材不怕人家提意见,这是人家对咱的帮助,怕的其实是过分的颂扬。”先生一席话,反映出了他崇尚真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引来与会专家的会心一笑。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历史评论》主编王育济表示,这是一套始终注重学术走向和学术沉淀的教材。40年来,它通过多次修订不断汲取新的学术观点,同时强调学术沉淀、学术选择,不追逐新奇,不为求新而新,“行稳致远”这四个字可谓这套教材的特色,未来还需继续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