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张振犁先生第一次提交入党申请书,从此“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便成了张先生半生的志向,直到1992年4月20日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一年后成为“正式党员”,他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半生宿愿。在此过程中,“成为一名党员”的信念和努力的行动已经成为张先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坚持理论学习,以党员的“准则”要求自己。
一、1982年:提交《入党申请书》
1953年,张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就曾提交《入党申请书》,今天,这份材料已难觅其踪;“文革”结束后的1982年,张先生也向当时的河南大学中文系党组织提交一份《入党申请书》,他的日记中记述了其中的主要内容,从中可知,这份《入党申请书》的撰写并非心血来潮,而是长时间深思熟虑的慎重结果,是他自1981年7月1日以来一直酝酿的“一件大事”。党组织接受了他的《入党申请书》,由此张先生生命中的1982年,变得十分神圣和庄严,有了多个让他激动、感怀的“第一次”。
党组织“第一次”与张先生正式谈话,交流他的入党问题。这在张先生看来是有着重要象征意义的,他在日记中写到:“这是三十年来,组织上第一次从入党问题上的正式谈话。内心十分激动。今后唯有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诺言。为党工作到复出之年的最后一分钟。” “第一次”作为普通教师列席、参加了党组织召开的会议。那是1982年7月1日前夕,张先生作为“群众”代表参加了学校党委召开的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大会。第三个“第一次”,是张先生参加了当时的中文系党总支组织召开的党内同志学习十二大文件的动员报告会。第四个“第一次”,是教研室的支部书记张永江同志邀请他参与支部组织的“党章学习小组”。
这样接二连三的“第一次”,让张先生感到与党组织从未有过的“近距离”与“亲近感”,1982年的9月30日,他再次写《入党申请书》,递交党组织,表达自己入党的热切和积极追求进步的决心,他在日记中写到:在今后,“一定把这个政治上的愿望和热情化作前进的动力”。然而,“好事”总是“多磨”,“成为一名党员”对张先生而言虽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党组织也有自己的要坚持的原则和党员发展的程序。
二、1985年:任访秋先生入党及其他
当一种愿望转变为一种“信仰”时,相应的行动就会是一种“自觉”的行动,甚至“日用而不知”的日常生活行为,张先生就是这样。在1982年以后的时间里,张先生在党组织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听“党课”,他在日记中提醒自己:“这是一项十分光荣而有意义的工作。党和人民的重托,当以拼搏精神去完成此项任务……要用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力量就永远也用不完。就会对工作充满信心,具有克服重重困难前进的坚强毅力。绕着困难,舒舒服服过日子的人,在科学的道路上就很难有所成就。这是一条真理……必须小心谨慎,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工作。沿着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前进道路走下去!”然而,组织的考察是严格的,更是全面的。
1983年3月份,党支部从政治立场、思想观点、教学科研等方面对张先生作了评价:虽然张先生近几年的工作很有成绩,但是在思想上和对待其他同事方面尤其对那些“说过错话、办过错事的老同志”的态度,还有待改进,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上的认识。显然,张先生入党的问题被组织暂时“搁置”了。
转眼之间,时间已至1985年,距离张先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已经过去两年;为表达入党的坚定意志,张先生在这一年的七月份,再次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而在该年,更加坚定张先生“成为一名党员”的理想信念,鼓舞他坚定信仰的一件事发生了,那就是九月份七十六岁高龄、德高望重的任访秋先生成为了一名党员。当得知这一消息时,张先生倍感振奋:“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喜事。年近80岁高龄的任先生的入党,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实的重要体现。对其他同志的要求进步,将起很大带动作用,我也多年追随党组织。只要努力工作,振奋精神,总有一天要实现参加党组织的宏愿。”
三、1992年: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从1953年到1992年,40年时间,张先生一直在努力工作、争取入党的“路上”,他的坚持和毅力是有目共睹的。大约1991年底和1992年初,中文系党总支批准了张先生“入党”的申请,张先生半生的努力争取和等待有了结果。
争取入党的过程,是一个等待过程,也是一个坚持学习的过程。从1982年到1992年间,张先生一直在坚持做两件事,一是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坚持党的理论的学习,二是积极向到组织靠拢,主动与党支部的负责同志谈心、谈话,及时汇报思想动态。即便是1989年社会形势紧张的情形下,依然忠诚不改,依然“一往情深”。终于,经过多年的考察,1991年8月26日,时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的苏文魁通知张先生:参加8月27日至30日,为期3天的“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进入1992年,张先生入党的“程序”明显“加快了”,1月14日,支部同志通知他补充入党材料;4月11日,张先生填写《入党志愿书》,并交给所在党支部;4月20日,张先生参加了所在党支部大会,支部大会决议:接受张振犁为预备党员;6月18日,支部正式通知张先生,上级党组织已经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预备期从4月20日起。张先生“成为一名党员”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在日记中表达了内心的感动:“这是我一生正式参加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政党最可纪念的、难忘的日子。我半生近七十年的人生历程,今天才算寻找到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我的一生的转折点,并将铭记在我的历史上。它将督促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四、1993年及以后:做为一名党员
颇有趣味的是,张先生入党后很快也就正式退休了。1993年4月份,张先生入党已满一年,他向党支部提交了“转正申请”,支部大会同意他的转正申请,并上报学校党委。不过,就在张先生收到学校党委通知同意他“转正”的支部大会上,他也接到了另外一项通知,下半年,他将不再被学校返聘,正式离岗退休。
在张先生看来,在岗还是退休,差别不大,因为“事业”还是要接着干的,在一些老教师看来颇为沮丧的事情,张先生反而表现出一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他说:“这是我一生中重要跨越阶段:正式转为中共党员之日,也是我离岗之时。未来任重道远,正扬鞭奋蹄之机遇。”
退休后的张先生在学术研究上丝毫没有放松,他在很快完成了所承担的国家项目,并制订了庞大的“中原神话”的研究计划,并最终推出了近200万字的《中原神话通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退休后的张先生依然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党的理论学习。他还专门订阅两份党刊,一份《求是》,一份《党的生活》,为理论学习之用。张先生还担任了退休教职工一个党小组的组长,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因为退休的老先生们因为身体不好或其他种种原因,要组织开展活动十分不易,但张先生却搞得有声有色,他经常会把“老伙计们”组织到一起,有时候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章程》;有时相互读读报纸,聊聊时事;有时学习下党中央的各类文件,等等。2002年5月,张先生被推举为“河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在7月份时候,学校的负责同志给他送来优秀党员“荣誉证书”和一件纪念品:一台新式电话机。张先生在日记中谦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
感谢党的栽培、教育。入党十年了,为党做工作,微乎其微。受此荣誉,十分惭愧。今后唯有努力工作,以报党恩。
2020年元月,敬爱的张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知行合一、忠心向党的精神却是令人感佩的。在河南大学文学院,像张老先生这样的老党员还有很多;他们不仅是朴实无华、潜心学术的优秀学者,更是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