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原创美文  >> 正文 选择字号【

我们的“黄埔一期”

【新闻作者:王守中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马洁 】

1912年8月25日至9月2日,河南省提学司在《自由报》上连续发布了《河南提学司招考留学欧美预科学生广告》,广告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宗旨、招生对象与条件、学习年限与收费标准,以及报名时间与办学地点等。招生广告明确了所招学生毕业后的两个去向:选拔一部分学生公费派遣留学欧美,另一部分择其所长派充各学校任教员。因为是在提学司直接管理下办学、提学司发广告招生,政府行为,公信力极强;而且,在清末民初留日潮渐退、欧美教育风渐强的时代背景下,预校的开办适应了时代需要,应对大量年轻人意欲欧美求学的渴求,所以招生信息敷一登报即迅速传播,众多学生从四面八方赶往开封,报名投考者达千余人。招生广告上说“暂开英文班两班,每班以六十名为限”,但报考者这么多,120个名额显然满足不了需要,所以,有不少资料显示,当时实际录取了140人,扩招20人。录取名单已无从查考,但我们看到了一份第一届学生98人的毕业生名单,这就是我们学校的“黄埔一期”毕业生:

图一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名单

民国初年,清末遗留下来的大学堂、高等学堂、各类高等专科学校等,大都还没有脱离封建萎靡气息,教育家王拱璧先生曾回忆:除了外语,其他各科教师多是候补官员,这样的师资队伍既没有现代科学素养,又官气十足、盛气凌人。因为以培养留学欧美人才为主,所以预校与既有的这些学校明显不同,从一开始就在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学生管理等各方面采纳欧美教育模式。再加上林伯襄校长等人的励精图治,预校办得有声有色,朝气蓬勃。当时的预校教学严肃认真,管理严格细致,学术活动生动活跃,校园文化热烈欢快。学生的外语水平提高很快,从第四个学期开始,即可以用外文写作、用原版教材上课了。“这样的英语水平,在国内堪称一流,为中美教育界高度肯定,后来许多美国名校对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学生基本都免试接收。”“预校以强烈的开放意识昭示于世,崭露着现代文明之光,培养出一批有用人才,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校风,在中原成为传播知识、弘扬民主、播散文明的一块坚不可摧的阵地。”

图二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学生网球队

那么,河南大学“黄埔一期”的教学质量如何?我们从毕业生名单中随意选取几名学生,通过他们后来取得的成就可以略窥一斑。

王陵南,名单上的第一个学生,就是他:

图三王陵南

可惜我们没有找到他在预校期间的照片。

王陵南(1898-1986),名琸,后以字行。1898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西华县孝武营村(今属郾城县青年村)。1912年,王陵南考取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被公费选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读本科,以几乎全优的成绩获农学学士,随后进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他本来要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再接着攻读博士学位,但种种原因未能继续。他回国后就被急需师资的河南农业专门学校聘任,1922年至1927年在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任教授。1927年至1930年任河南省立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前身)农科教授。其中,1929年9月至1930年9月任河南省立中山大学农科主任。他任河大农科主任时,负责筹划农科升格为农学院,从省外聘来知名教授十余人,为河大农学院奠定了扎实的根基。1930年至1932年在东北大学农学院任院长、教授。1932年至1938年任河南省农业局局长,同时兼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河南省土壤改良委员会主任兼实验农场场长。1948年冬,赴四川成都,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民族学院园艺系二级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86年在成都市病故。

王陵南一生从事农业科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治学严谨,造诣颇深。特别是园艺学、昆虫学、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当时居国内领先地位,成绩特别突出。他在国内最早进行南瓜和倭瓜杂交实验,并写出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发表后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在他之后,李先闻教授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当时学术界把王陵南和李先闻的生物遗传学研究成果,称为“王李学派”,足见王陵南教授当时在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王陵南著述颇丰,有百余万字。主要代表著作是《高等植物园艺学》《苹果丰产技术》专著和有关昆虫学、生物遗传学的论文等。

郝象吾(1899—1952),名坤巽,后以字行。河南武陟县人,中国基因遗传学理论的传播者、农业育种学专家。

图四郝象吾

郝象吾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后被选拔为河南省公费派遣留学生,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历任南京东南大学、开封中州大学、河南中山大学、河南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曾兼任河南大学理学院院长、农学院院长和河南大学教务长。1934年1月,郝象吾先生在《河南大学学报》第1卷第1期上发表文章《永久文化与优生运动》,是最早提倡优生优育的人,他的这一见解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1943年4月,在极其艰难情况下,发表学术文章《演化倾向与育种方法》。1945年8月,完成专著《演化与优生》,并在校内开设《优生学》课程。1948年6月,河南大学搬迁到苏州,12月,姚从吾校长辞职,师生推举郝象吾、马非百、张静吾组成“三人小组”,郝象吾全面负责,以维持河大局面。1949年下半年,陈望道校长聘请他到复旦大学任教授。1952年4月,突发脑溢血病逝于上海。

孙祥正(1897~1968),名润晨,后以字行,河南汲县人。曾任北平大学、中州大学、河南大学教授。

图五 孙祥正

孙祥正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后被选拔为河南省公费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留学。1923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北平大学医学院讲师、教授,中州大学教授,河南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医学院代理院长等。兼任河南省会学校卫生事务所所长等职。他曾先后被选为河南省第二、三届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三届政协常委,中华眼科学会河南分会理事长,开封市第二、三届政协常委,开封市红十字会副主席。1968年5月在开封去世。

孙祥正学识渊博,眼科造诣颇高。对常见病沙眼极为重视,曾深入农村进行沙眼调查,写出《沙眼病原传染途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和《沙眼快速疗法临床研究的初步报告》等。

杨廷宝(1901~1982),字仁辉,河南南阳人。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著名建筑学家。

图六杨廷宝

杨廷宝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15年提前毕业被北京清华学校高级班录取。1921年被录取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4年曾先后获得美国城市艺术协会设计竞赛一等奖和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艾默生奖一等奖。1926年,离美赴欧洲考察建筑。1927年,回国加入基泰工程司,后与赵深、陈植、童寯等3人合作成立当时最有影响之一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1940年起,他兼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长、建筑研究所所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理事长等职。1979年任江苏省副省长。1982年在南京逝世。

图七杨廷宝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上学期间

杨廷宝是我国近代建筑设计科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被称为中国建筑学四宗师之一,与梁思成并称为建筑界“南杨北梁”。民国时期,他为南京设计的建筑最多,故而称其“打造了半个南京城”。50多年中,完成了100多项大到恢弘的公共建筑、小到私人宅邸等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设计。在设计工作中,主张博采各家之长,兼容并蓄,勇于创新,注重因地制宜,强调符合国情,设计作品具有稳健、凝重、严谨、庄重的风格。他在创造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风格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敬宜(1897~1973),字本义,河南开封人。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学习,1917年以高分考取公费留学欧美资格。1918年秋就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20年转入密执安大学,主修航空工程。1924年春回国。1925年2月至6月,受聘为东北大学理工科教授,后转至东北航空处任少校技师。1927年,被军政府委任为河南省实业厅厅长兼水利分局局长,6月被委任为农工部次长。1933年就任南京首都航空工厂厂长,并在其领导下制造了第一架“爪哇”型飞机。1939年4月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为航空委员会参事。1941年12月,任中国空军驻美国代表团官员兼驻美大使馆参赞。1947年5月起,任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1949年11月9日,和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一道,毅然率领中国民航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数十名科技知识分子和工作人员,成功地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所有起义人员与十多架飞机一起飞回北京,为创办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1月12日,毛泽东、周恩来分别致电刘敬宜和陈卓林及“两航”起义员工:“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残余,投入人民祖国怀抱,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1956年,刘敬宜被评为一级研究员,1964年11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3年5月病逝于悉尼。

图八 刘敬宜1942年在美国

除上述五人外,第一届毕业生留学深造的还有:

徐人杰、李钟美等和杨廷宝一起提前毕业入清华学校高级班,毕业后赴美深造。

王力仁(土木工程)、陈汝珍(土木工程)、郭桂丹(电机工程)、郭楠(采矿)、赵会午(机械工程)、赵维汉(机械工程)、张人鉴(采矿)、王承黻(航空工程)、赵慎枢(土木工程)、万晋(林学)、仝书德(机械)、张明韶(矿科)、吴沆(矿科)、李相宏(机械)等人和王陵南、郝象吾、刘敬宜同年获得河南省公费资助、于1918年赴美求学。

另外,赴美求学的还有:李士伟获得医学博士,万昕获得普渡大学生物学硕士,李好善获得哲学博士,毋本敏获得伊利诺大学电学学士学位。

图九1918年河南留美学生合影(王学春提供)

由于年代久远,第一届毕业生名单、他们后续求学深造情况、工作情况以及工作成就等信息均已不完整、不准确,查到的信息往往有不一致之处,对他们在国内外各行各业作出的贡献了解也不够全面,有知情者请告知我们为盼。

192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升格为“中州大学”。预校十年,培养出化学家高济宇、建筑学家杨廷宝、地质学家张伯声、生态环境学家曲仲湘、气象物理学家赵九章、历史学家韩儒林等众多国内一流人才,预校毕业生中的大多数人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如姚伟和鲁冬冬所说:十年的“预备”成就了河南大学,而通过河南大学,林伯襄等人为河南筹划的百年策,次第得以实现。

录入时间:2022-05-11[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