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培基先生是满族人,生于河南开封。1963年8月入伍,在北京军区直属部队服役。1973年调入河南大学汽车队当司机。1979年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曾任河南大学中文系唐诗研究室主任。2021年9月16日13时,逝世于开封,享年78岁。
从司机到教授,佟培基先生靠着自学,成了一位唐诗研究的大家。传奇人生是大家对于他这一生的评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佟培基先生一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写照。
坚韧卓绝,不懈自学终成才
佟培基先生“幼时即嗜学”,在家里不富裕的情况下,他始终对学习怀着赤忱热爱,一生坚韧卓绝,克服种种困难,从未停止自学。
在上小学期间,一次抄写古诗的作业开启了佟培基先生对于古诗的探索。自此,他养成了抄诗的习惯。小学、初中、高中,在家里无力购买图书的情况下,佟培基先生利用各种方式借书誊抄阅读,从未放弃过读诗。1963年,因家里无力负担学费,佟培基先生在高中毕业后一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汽车兵。在部队中,他依旧保持读书的习惯,用自己每月仅有的5元津贴拿去买折价书,把驾驶室当作书房,坐垫下、工具箱里都装满了书。退伍后,他进入工厂担任司机,仍旧利用一切闲暇时间阅读,在别人嘲笑不解的眼光中,他如鸿鹄,展翅翱翔于自己的诗海之上,不理燕雀之音。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佟培基先生于1973年进入河南大学汽车队担任司机一职,这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一进入河南大学,就去办了读书证,开始了他的书海遨游之旅。凭借这种坚韧刻苦的学习精神,佟培基先生潜心苦读,积累了深厚的学术素养。
在河南大学担任司机期间,佟培基先生接触到了许多博古通今的专家学者。借着车程,他常向教授们提出疑问。慢慢地,教授们都认识了这位“好学”的司机,常常为他所提问的问题专业度和纵深度感到惊讶,渐渐与他熟络起来。学者们时常将自己的学术著作交于他,互相交流感想。学校领导发现了这位深藏不露的司机,珍视人才,破格提拔他进入文学院进行授课。
此后,佟培基先生更加勤奋刻苦,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专注于学术研究。研读著作、撰写论文,在佟培基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停滞多年的唐诗辨伪研究被推向了高峰。佟培基先生犹如一颗不断汲取营养的树干,扎根于文学的土地,锲而不舍,潜心学问,终成一代名师,为后人的研究撒下一片阴凉。
笃学终生,学问研究成大器
“做学问需要真本事,要较真”。佟培基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唐诗学界获得好评。
1977年,佟培基先生根据自己掌握的史料认为,北京大学邓广铭教授编著的《稼轩词编年笺注》有误:《永遇乐·北固亭怀古》创作时间是1204年,而非1205年。佟培基先生不敢妄下定论,请教了河南大学的一些资深教授,他们都肯定了佟培基的意见,并建议他给邓广铭写信讨论。
“邓广铭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会搭理我这样的无名小辈吗?”佟培基先生反复思量。但基于对学问研究的严谨态度,佟培基先生给邓广铭教授寄去了一封长信。没想到,邓广铭教授不久就给佟培基先生回了信,信中写道:“先生对辛弃疾的研究所见甚卓,所提之处,重版时定订正……”这让佟培基先生喜出望外,自此,他的学术研究劲头更大了。
199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约请佟培基先生作《孟浩然诗集笺注》,佟培基先生欣然应允并约定于一九九八年底交稿。期间,佟培基先生终日“埋头书案,排比史事,钩沉稽异,晨夕笔楮间,以每解一疑为乐,几忘世事”,节假日也从不休息。不幸的是,在书稿完成至五分之四时,因为长时间的作息紊乱,佟培基先生被确诊为食管癌。
为期三个月的治疗使得佟培基先生一度连站立都成问题。就在身体这样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佟培基先生瞒着家人继续他的古籍整理工作。他忍着病痛,告诉自己在书稿未完成之前绝不能倒下。凭借这样顽强笃学的精神,于12月底,佟培基先生将生病前余下的二十首诗注释完毕,并将附录资料和前言写定。12月31日上午,他来到河南大学邮局将装订成册的全部书稿寄往上海古籍出版社。这本如约而来的书稿及其高水准的质量都使得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先生感到诧异与敬佩。
2000年6月,这部被称为孟浩然作品“最完整最权威之注本”面世。2001年,这部著作在新闻出版署评选的“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8月,《孟浩然诗集笺注》入选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首届向全国推荐的91种优秀古籍整理图书。
树蕙滋兰,言传身教终一生
“考唐注孟,深造自得传百世;树蕙滋兰,言传身教终一生。”自1979年佟培基先生进入河南大学文学院教书以来,四十多年的时间,他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在潜心科研的同时,长期坚持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堂教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确诊食管癌之后,佟培基先生仍坚持定期在病房为毕业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和修改的指导。而作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学术带头人,2003年开始,佟培基先生负责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点招生培养工作。尽管此时他因手术与化疗带来的影响,加之长时间伏案工作导致颈椎增生严重、椎管狭窄,他也从未间断过教学科研工作。佟培基先生就如黑夜中燃烧的烛火,直至蜡尽,他才愿休憩片刻。
春风化雨育桃林。在佟培基先生指导的硕士生、博士生论文上,总是密密麻麻写满了红色批语。在毕业之际,他都会赠送学生一幅精心书写的书法作品留作纪念。20年来,以佟培基先生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已有数百人走上教学、科研和领导岗位,成为该学科领域的青年骨干力量。几十年的辛勤付出,几十年的言传身教,佟培基先生留给学生的,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丰厚,更是他对于教师使命的恪尽职守,是他对待学问研究的执着严谨,是他始终如一的淡然谦恭、不忘初心。
佟培基先生先后担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孟浩然研究会副会长,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主要著作《全唐诗重出误收考》《孟浩然诗集笺注》《辛弃疾选集》等享誉学界。
执教数十载,佟培基植根于河南大学这片沃土,为河大贡献了无数学术成果与精神薪火。他以顽强毅力创造了生命奇迹,用勤奋与奉献书写了光辉的人生历程。他用自己执著的求学精神,在学术研究的卷轴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无私奉献、宽厚博爱的胸怀让人肃然起敬。他用一生磨砺自身,书写了一代学人的传奇人生。
责任编辑:史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