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原创美文  >> 正文 选择字号【

百年的意义——河南大学文学院百年院庆致辞

【新闻作者:王立群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马洁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

从一九二三年的三月三日到今天,正好是一百年。“三月三日天气新”(杜甫《丽人行》),在这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里,河南大学文学院迎来了她的百年诞辰。作为文学院的一份子,能够亲历这个“百年一遇”的好日子,不仅由衷地高兴,也的确感慨万千:一百年,值得纪念;一百年,需要庆祝;一百年,应该总结。

一百年,值得纪念,是因为百年之间的沧桑巨变,其间经历了三万六千多次的日升月落,目睹了至少一百次的春华秋实,遭遇了烽烟炮火与颠沛流离,演绎着春天的故事,走进了国泰民安的新时期。中州大学的中国文学系,一路风雨,一路弦歌,百年的夙兴夜寐,茁壮发展为今天的河南大学文学院。

一百年,值得纪念,是因为百年之间的艰难探索。从建系伊始的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斯干》),成长为参天大树,文学院成为河南大学历史上从未中断办学历史的唯一院系,靠的是什么?文学院首任主任冯友兰那句“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的诗歌是最好的诠释:探究真理,追求光明,传播智慧,生产知识,于黑暗中寻找火把,在绝境中开辟新路。那些追求光的前辈学者,最终也成了光,就像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们一路前行。

一百年,需要庆祝,是因为我们自豪,自豪文学院百年的生生不息,自豪文学院百年的辉煌业绩。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离骚》)。满怀求知的渴望,一批批学子走进文学院,切磋琢磨,左右采之,满车而归,将知识、希望、真理的种子遍艺四方。济济有众,郁郁乎文。代有才人出,桃李满天下。

一百年,需要庆祝,是因为我们的坚守与担当。“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卢照邻《长安古意》),这是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育者的现实写照;“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这是百年文学院人的始终坚守。孔子在宋人围之数匝时依然弦歌不辍,一代代的文学院学人于艰难困苦时依旧书声琅琅,这是数千年的道统所在,这是百年的人文精神传承。在应用学科至高无上的时代潮流中,文学院人毅然赓续“化成天下”的道统,慨然担负弘扬传统的重任,可歌可泣!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一百年,应该总结,是因为百年是一个明确、重要的时间节点。百年大计、百年之业、百年树人、百年难遇、百年之约、百年好合,这些凝练的汉语表述,无不昭示着“百年”时间节点的关键意义。在文学院百年诞辰的时间节点上,我们郑重地回头看看:看看百年历史铭刻的辉煌过往,看看百年征程经历的波澜壮阔,看看先哲前贤走过的每一寸足迹,看看他们如何在雨雪霏霏中寻觅阳光,看看他们如何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百年风雨的洗礼,锻造了我们的底气和勇气,淬炼了我们的初心和信心。

一百年,应该总结,是因为需要给过去绾上一个结,迅即掀开崭新的一页。曹植云“荣耀难久恃”(《杂诗》),莎士比亚说“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暴风雨》),鉴往是为了知来,践行才是对过往最崇高的致意。

一百年,对人生而言,可谓高寿;对一个学院而言,百年未有穷期,眼下正当青春,恰是风华正茂。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通过奋斗,我们迈过了千山万壑;未来的大道始于足下,通过奋斗,也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灿烂的未来。“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人民日报》2022年3月19日第1版)!

谢谢大家!

录入时间:2023-03-03[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