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 不管是清华女孩儿朱令的“铊”中毒,还是复旦男孩黄洋的“饮水”中毒,这些事件似乎都在说明,药,是天使与恶魔的综合体,用对了治病,用错了要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对症的药”。而这些药在最初,或许只是一朵花、一个元素、一种食物,经过制药这一神奇的环节,成了各种药。
河南大学药学院,就是实现这个环节的平台,一花一木一草,在这里,都可能是制药的“宝贝”。
一朵小花,成为小县城走向世界的筹码
这些天,每到午后,农民刘长武都会到南召县云阳镇自家的庄稼地里坐坐,盘算着再有两季收成就能攒够给两个孩子在郑州买房的钱了。
而在北京的王玲,在朋友的介绍下,购买一种从花中提取、分离出治疗鼻炎的药物,使困扰自己多年的鼻炎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刘长武的地里只有一种“庄稼”——辛夷,而王玲所用的药物便是从辛夷中提取的。
这,就是南召辛夷,又名望春玉兰,色如玉,香如兰。冰雪还未消融时,它就轻盈地站上高高的枝头,在寒风料峭中眺望春天。
《本草纲目》记载:“治鼻渊、鼻窦、鼻疮等,用辛夷研末,入麝香少许,葱白蘸入数次,甚良。”现有研究显示,辛夷能抑制过敏性鼻炎等症状,不仅抗炎效果佳,而且副作用小。
2001年之前,人们眼中的辛夷,还只是一种普通的中药或一种花。
2001年之后,辛夷更多的是以中成药、辛夷油、辛夷化妆品等为人们所知。
这些,得益于河南大学药学院与南召县展开的产业合作。
南召县被称为“辛夷之乡”。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辛夷之乡,2002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注册为原产地保护地域,2005年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正是这些,让药学院瞄准了南召县,制定辛夷质量标准、改良辛夷品种。
很快,辛夷在南召的种植面积由8万亩提高到40万亩,年产量由2000吨攀升到1.25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0%。
依据辛夷的特性,在“智库”药学院的指导下,当地华龙辛夷公司生产出“宝天玉兰”牌辛夷,并被认定为“河南省名牌产品”。
产品包括精油、片剂、胶囊、口服液等,在我国台湾、香港以及澳大利亚、欧美、东南亚等地区,提起“宝天玉兰”,几乎家喻户晓。
除此之外,2009年,药学院又将辛夷研究开发成“玉兰红茶”,年产100吨,年销售收入6500万元,产品远销德国、新加坡、韩国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
“别人看到的是花,而我们看到的是价值,关键是我们有能力把它们生成有价值的东西。”药学院院长许启泰这样描述辛夷。
“我们眼中的宝贝还多着呢。”许启泰扳着手指,“比如李钦博士利用中药杜仲,研发出杜仲籽油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康文艺博士从中药材连翘中分离出降血脂单体成分、从桂花中分离出降血糖成分,都为国家创新药物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心插柳,一项药学研究解决了世界性难题
从尾矿、贫矿中分离出铜、镍等贵重金属,提取率能达到多少?
答案是99.99%。
在分离矿物时能达到这个标准,要依靠一种“神奇”的化合物。而能工业化生产这种化合物的,目前只有中国的一家生产线。
中国这家生产线的技术,来自河南大学药学院。而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无机型离子交换树脂生产线。
众所周知,在所有金属中,铜和镍消费量仅在铁、铝之后,分别排第三和第四位,用途广、价值高。
但历经多年开采,镍、铜矿日益枯竭,而传统的冶炼工艺效率低下,开采过程中能耗高、污染严重,特别是尾矿、贫矿利用率低。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低品位镍、铜矿湿法冶炼工艺成为全球资源利用的迫切需求。
作为河南大学黄河学者、药学院教授,陈东升博士带领团队利用多孔性硅胶作为骨架,通过功能化设计,构建具有特异吸附性能的离子交换树脂,从尾矿中提炼出有价值金属镍、铜或硫酸镍、硫酸铜等盐类产品,顺利完成工业化试验。
这种成就,却源于陈东升的“无心插柳”。
“我们的目标是用无机型离子交换树脂提升药物的纯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药物的毒性。”陈东升说,“此技术成果要想在药物上应用还需经过几年的新药报批审评,提前应用到工业上,算是‘不务正业’的意外收获吧。”
而在药学院,从来不缺这样的创新型人才和成果,因为这里有足够多的平台——病毒与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药物制剂实验室,河南省药物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河南省高校杜仲栽培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合作办学,将国外最先进的课程引进来
今年,选择药学院药物制剂专业(生物制药方向)的本科生,多了一个直接接触国外优秀大学的机会。
今年3月4日,河南大学与美国迈阿密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药学院与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合作正式开始,合作的主要内容是药物制剂专业引进国外课程项目。
“目前,主干课程授课教师已初步选定,迈阿密大学的老师来到药学院,重点培养学生的外语和专业应用能力;中方教师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与能力。”药学院副院长李钦介绍道。
谈到留学和就业,院长许启泰说,学院与迈阿密大学合作办学模式有三种:“4+0”、“2+2”、“3+2”。“4+0”模式是四年均在河南大学学习,由河南大学和迈阿密大学教师共同授课、联合培养,学生毕业后颁发河南大学的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2+2”模式是前两年在河南大学学习,后两年在迈阿密大学学习,学生毕业可同时获得河南大学、迈阿密大学的学士学位和河南大学的毕业证;“3+2”模式是前三年在药学院就读,后两年直接在迈阿密大学完成学业,学生毕业可同时获得迈阿密大学的硕士学位证和河南大学的毕业证、学士学位证。
“合作办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中外适用。我们的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享受到迈阿密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提前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和教育模式,开阔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特别是‘3+2’模式,五年就能获得国外名校的硕士学位,将大大节约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就业竞争也更加主动。”李钦说。
除了合作办学,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药学院还注重平台的搭建。今年5月17日~19日,由国际药代学会(ISSX)、中国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CSSX)等共同主办,药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国际药物代谢学会暨中国药代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在河南大学举行。
这个会议,近年先后在上海、天津、南京举办。它看重的,是承办大学在药物研究方面的整体水平。
学有所得,用顺利就业上演圆满的毕业大戏
2008年7月,在河南大学药学院读完本科和硕士后,臧鑫炎进入扬子江药业集团,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开阔的视野、良好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现在已是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公司总经理。
而说起现在的成就,臧鑫炎说,“母校的培养和搭建的平台,成就了现在的我,这真不是一句空话”。
河南大学的药学专业创建于1956年,也是河南省药学教育的发源地,五十多年来已有1万余名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国内外。丰厚的学术积淀,成就了药学人才培养的肥田沃土。2013年免推硕士研究生中已有12人被北京大学、中科院正式录取。2005年至今,药学院应届毕业生当年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近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如辉瑞、拜耳、强生、西安杨森)、研发机构及三甲医疗单位每年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不管是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3个本科专业,还是医药经济、生物制药和食品安全与检测3个本科专业方向,“毕业即就业”已成了药学院本科生毕业大戏的“固定结局”。
谈到就业,药学院党委书记陈海岭介绍说,目前药学院毕业生供不应求,总体供需比是1∶4左右,部分专业的供需比甚至达到1∶10。
“药学是一个朝阳产业,社会经济的发展拓展了健康产业市场,健康需求的提升为药学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为药学生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陈海岭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