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8日香港文汇报样版
2012年6月17日,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国际学院奠基仪式。
——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
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开宗明义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一直被视为文德教化的最高理想。走进河南大学的校门,一眼就看到了镌刻于学校正门门楣上的这八个字。一百多年来,这八个字不知已经影响了多少「河大人」,它已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河大人」成长。
1912年河南大学在清代贡院旧址上诞生,经过百年的洗礼,今天的河大兼容并包、不事浮华。面对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契机,河南大学作为百年名校,自觉承担起了服务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任。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表示,植根中原文化沃土,继承百年办学传统,以省部共建为契机,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挺起河南高等教育的脊梁,打造中原地区人才培养高地,已成为河南大学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
根植沃土服务中原
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颁出,一等奖空缺,在评出的41项二等奖中,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植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项目名列其中。这是自国家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重大改革、设立自然科学奖以来,河南省首次独立获此奖项,填补了河南省在此领域的空白。由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奠定理论基础的「郑汴一体化」构想,曾被河南省政府列入「十一五」计划。
在关爱和看来,河南大学作为国家百年名校、省部共建大学,要自觉承担起服务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历史重任。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相关,中原经济区建设将为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可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发展教育不仅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层次,有利于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为了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大学逐步建立与中原经济区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产业集聚区的合作,与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建设一批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同时发挥河南大学百年名校优势,把传承文化的责任做好,发挥自身的人文社会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弘扬中原大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战略的实施,支持宋文化研究院开展各项工作,力争使「宋文化」成为与「汉唐文化」、「明清文化」并立的又一文化品牌;最后更要起到决策咨询的作用,主动承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咨询课题,力争在「三化」协调发展等重大课题研究上发挥积极作用。
2011年5月,河南省政府颁布实施《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2011-2020年)》,确立了河南大学重点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将河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河大精神震撼港人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河南大学离不开香港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近年来,河南大学与香港高校以及有关机构和组织交流日益密切。」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告诉记者。
在河南大学的资料室里,我们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田家炳捐资300万元港币,在该校建立田家炳教育书院。1993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6800平方米的河南大学逸夫图书馆得到了邵逸夫200万元港币的捐赠。2011年六月初,在香港出席2011河南─港澳经贸交流活动的河南省长郭庚茂拜会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博士。得知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时,曾宪梓当即表明捐赠500万元港币予河南大学,以助河南教育事业发展,「曾宪梓楼」落户河南大学。
在关爱和看来,河大与香港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早已成为「家常便饭」。近年来,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的诸多知名学者频频造访河南大学,其中的一些学者还受聘成为河南大学的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国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陈小章在造访完河南大学后写道:「新河大人对他们心目中河大的企盼和再造河大的决心,让我在为期不长的访问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震撼。」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与河南大学圣经文学研究所于2002年开展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项目,并设立了「道风奖学金」。2012年,香港轩辕教育基金会在河大设立轩辕「种子助学基金项目」。
随着豫港合作的深入,两地学子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2005年7月,香港教育学院师生35人组成的教学交流考察团到河南大学进行考察。2006年6月,香港理工大学30多名师生踏入河南大学的校园。2007年6月,香港公开大学中原古都文化游学团一行20余人在河南大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的师生进行了交流。2011年6月,香港学者协会访问河南大学,并进行交流座谈。2011年8月,「香港新界杰出学生河南国情学习交流团」一行46人到河南大学进行交流访问。曾到过河大的香港新界校长会副主席伍瑞球说:「中原之行的目的就是了解国情,学习中华古文明。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河南大学又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期待日后有更多的香港学子进入百年名校河南大学学习。」
冀加强与国际合作
关爱和书记告诉记者,河南大学国际化开放办学历史悠久,河南大学的前身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当时和清华学堂(暨清华大学前身)、南洋公学(暨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共为国内三所承担海外预留学生教育的大学。开放办学是河南大学的传统,也是河南大学下一步战略规划的要点。
河南大学目前已经是「国际大学联合会」成员、「亚太大学联合会」理事学校。2008年11月,河南大学和美国阿克伦大学合作在美国设立了河南高校第一所孔子学院。2012年6月,河南大学国际学院校区在郑州奠基,在这里将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合作,创建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2011年,河南大学初步与香港凤凰教育达成合作办学协议。河大将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力争将凤凰传媒学院打造成为产学研一体、应用型的国际化传媒学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和华语传媒精英,让河南学子可在家门口接受现代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传媒教育。
在谈到下一步河南大学对外交流工作时,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表示,将进一步开展对港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教师资源,积极吸收香港先进的教育资源。冀香港文汇报呼吁香港高校人士和学术团体可以多到河南走走,多去河南大学看看。
河南大学校门
百年河大名校风采
河南大学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大学之一,她的前身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12年,在河南贡院的旧址上,在科举考试的终结地的夕照里,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应运而生。学校先后易名为中州大学、河南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1942年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6大学院的综合大学,是当时国内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地质学家冯景兰、历史学家范文澜、考古学家董作宾、经济学家罗章龙、化学家李俊甫、社会活动家潘梓年等名人都曾在这里辛勤耕耘。
新中国成立后,经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并发展为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水利系并入武汉大学;财经系并入中南财经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折枝为林,生生不息,河南大学以独特的方式,为河南、为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的建设、发展和布局做出了特殊的、无可替代的贡献。
今天的河南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文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文、史、哲、理、工、农、医等12个学科门类,设有34个学院(部),87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点,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日制在校生达5万余人。
近年来,学校还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00余项,其中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500余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科技攻关、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河南省杰出人才基金等43项。有100多个项目通过国家和省部级鉴定,20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出40多万各类专门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河大校友中有院士、学部委员56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150余人。侯镜如、赵毅敏、袁宝华、王国权、赵九章、邓拓、杨廷宝、尹达、白寿彝、马可、周而复、吴强、姚雪垠、梁光烈等就是这一批批被誉为「铁塔牌」毕业生的杰出代表。
河大力争进入「国际高水平」
目前的河南大学是一所拥有34个学院部,87个本科专业,教职工4000余人,在校生近5万人的综合性大学,建立了从本科生教育到博士后培养的完整人才培育体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结合《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2010—2020年)》,2011年年底,河南大学从实际出发,制定《河南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
规划指出,到2015年,要在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力争进入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中西部高等学校行列。以此为基础,继续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扩大社会影响,为尽快进入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建成内地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河南大學黨委書記關愛和
心繫教育公平
在談到國民關心的教育問題時,作為兩會代表的關愛和提到,今年他的提案將繼續涉及教育公平的問題。
他說:「教育公平首先要實現機會公平,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會造成人們受教育機會不公,進而導致將來的人才流失和收入分配的不公。我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分佈嚴重不均,集中在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地,而河南等中西部地區嚴重匱乏。河南省高校在實現跨越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資金來源有限,政策支持不足,貸款壓力較大等一系列困難。」
關愛和認為在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的過程中,國家應充分考慮人口狀況、發展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下大力氣促進中西部區域高水平大學的發展,從而徹底改變中西部地區長期以來國家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短缺的狀況,真正實現中國高等教育均衡佈局。
「在河南,國家應當堅持將教育部與河南省共同建設的高校納入中原經濟區建設總體規劃之中,予以重點建設、優先發展,努力實現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新突破,並建設若干所骨幹高等學校,加快提升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尤其要積極創造條件,給予河南大學更多的政策傾斜和經費支持,使其進入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的中西部高校行列。」關愛和講到。
责任编辑:张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