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专题  >>  《河南卫视》聚焦百年河大系列报道  >> 正文 选择字号【

《河南卫视》聚焦百年河大系列报道第八十五集

【新闻作者:朱思敏   来自:原创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陈钟   】

导语:百年河大世纪辉煌。河南大学作家群的发展大体分为三代。1949年之前的为第一代,50年代到70年代的为第二代,80年代至新千年的为第三代。今天,我们就走近第一代作家。

正文:20世纪20年代就享誉中国诗坛的徐玉诺,是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著名诗人。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新诗集《将来之花园》,这是河南省出版最早的一本新诗集,也是当时全国出版的九本个人诗集之一。他是河南省跻身中国文坛的第一位新诗人,被誉为“中原诗坛的开路人”。

于赓虞是新月派诗人之一。他对新诗艺术的追求到了痴迷的程度,被称作“恶魔诗人”。他还开创了白话散文诗的新纪元。一生写了近300首新诗,结集为《落花梦》、《晨曦之前》等六本诗集,分别于1926年至1935年由北新书局出版。

这一时期,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的还有诗人万曼、苏金伞,小说家王实味等。1938年,姚雪垠的短篇小说《差半车麦秸》被誉为抗战初期文学界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建国后他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更是家喻户晓,并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吴强也是在3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的,到1957年,他为新中国捧出了一轮《红日》。抗战时期,周而复的报告文学《诺尔曼•白求恩片段》和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影响很大,后被搬上荧屏;他的代表作《上海的早晨》被译成多国文字,并被拍成电视连续剧。晚年,他还推出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和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

李蕤、邓拓、赵清阁等也是在这一时期,登上中国文坛的。

这就是河南大学作家群的第一代作家,他们走出中原,走向时代,享誉文坛!

点击播放

录入时间:2012-09-19[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