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河大名人印记 (十八)
李俊甫(1903-1981),名相杰,字俊甫,河南省洛宁县人,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李俊甫1916年考入欧美留学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1924年,他以优异成绩公费留学美国,在加州伊利诺文大学攻读化学硕士学位,4年后又考入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深造,在世界著名化学家班克拉夫特教授指导下,从事溶液理论研究。1931年,获理论化学博士学位。
1934年初,李俊甫担任河大化学系主任,在全系进行教学改革,他提出应该文理渗透,理文兼容。化学系在他的主持下,教师有章可循,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使该系很快成为河大理学院教学搞得最好的系科。
1938年,重回母校的李俊甫,再次担任化学系主任,和河大共同经历了8年的流亡生活。1944年5月,河南大学所在地嵩县潭头镇被日寇侵占,在日军随时有可能再度扫荡潭头的情况下,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率领化学系青年教师返回潭头,掩埋好被害同胞的尸体,将学校一些设备、仪器、图书打包装箱,并雇人运送到安全地带。作为理论化学博士,李俊甫不仅在溶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而且对中国古代化学史也深有研究。1945年秋,当英国杰出科学家李约瑟访问在陕西省宝鸡市石羊庙办学的河南大学时,负责接待的李俊甫和他进行了长时间交谈,向他介绍了很多他尚未掌握的中国古代有关化学的史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9年2月,李俊甫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军管会所辖的文化接管委员会研究机关处处长,负责接管研究机关单位,完成任务后,留任北平师范大学教务委员、教授。
1949年9月,李俊甫第三次回到母校执教,任河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化学系主任、教授,同时继续兼任河大民盟领导工作。
李俊甫既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爱国志士。1932年回国后,他就在北平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掩护中共地下党员,保释被捕学生;抗战初期,他曾秘密捐资1000元钢洋,给他的同学曲乃生(时任中共洛宁县委书记)支援地下党购买枪支,建立抗日武装;还与王广庆校长积极筹建“七七中学”。因宣传抗日,1943年夏他被捕入狱。1946年8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初期,李俊甫教授以中共党员的秘密身份加入民盟,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知识分子。1948年,他与嵇文甫等280多名进步师生,奔赴中原解放区,联名发表了告国统区知识分子的公开信,并参与筹建了中原大学。
1956年院系调整,李俊甫调往新乡师范学院。此后,他历任新乡师范学院院长、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省科协副主席、省民盟副主委、中国化学学会理事等职。还曾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第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他在二元混合液的汽-液平衡和液-液平衡及热力学性质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我国化学界溶液理论研究的前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