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速递  >> 正文 选择字号【

我校举办“明德广智”院士大讲堂

【新闻作者:李文辉 刘成思 摄影: 周艳雪 司奥辉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马洁 】

4月8日,我校人工智能学院第一期“明德广智”院士大讲堂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友兰学堂北楼B座102报告厅召开。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学民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李明应邀作报告。副校长薛波出席,人工智能学院全体教师及研究生参加。报告会由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路杨主持。

薛波在欢迎致辞中表示,此次“明德广智”院士大讲堂,以“明德”立心、以“广智”聚力,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汇聚顶尖智慧,启迪创新思维,促进跨领域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为人工智能、未来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李明院士以“理解即压缩”为题,探索了数据压缩在应用和理论两方面的未解难题。报告开篇指出,面对6G对通信效率的极高要求,必须打破80年来数据压缩(Shannon)理论所设定的局限。他创新性地提出,压缩不仅是人类与动物进行理解和学习的关键机制,同时理解本身必然蕴含压缩。他认为,可以把大型模型看作一种近似于非常复杂、几乎无法精确计算的概率分布。报告得出两个关键结论:一是关于衡量信息复杂性的Kolmogorov复杂性,二是类似于ChatGPT原始模型的概念;在这种复杂性框架下,这些大模型实际上学会了人类语言的规则和内涵。他强调,真正的“理解”其实就是在对信息进行有效压缩,这为实现准确语义传递提供了理论依据。

沈学民院士围绕“如何开展高质量科学研究”这一主题,为参会师生分享了极具实践价值的科研方法论。他强调,研究者应始终通过深度阅读和复现权威论文成果来夯实理论基础,并基于此去尝试解决觉得有趣并且重要的问题。另外,研究生要多去和导师以及课题组的同学讨论结果并寻求建议。最后,他还为在座的研究生们倾囊相授了诸多治学箴言。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们积极与两位院士深入交流,进一步探讨了理解与压缩更深层次的关系,以及对于“高质量”和“科学研究”的相关思考。

访问期间,沈学民院士专程考察了省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探讨智慧能源与车网互动方面的合作研究。

李明,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研究领域: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近代信息理论。曾获得2024年IEEE Computer Society W. Wallace McDowell(麦克道尔奖),2021年CCF 海外贡献奖,2010年Killam Prize(加拿大国家最高科学奖)。相关成果在Nature、Nature Methods、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顶级期刊发表。

沈学民,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工程研究院及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IEEE Fellow。曾担任IEEE通信学会主席(历史上首位华人主席),IEEE通信学会最高执行委员会委员和无线通信委员会主席等职务。获IEEE通信学会教育奖(Education Award)和Joseph LoCicero奖、滑铁卢大学卓越研究生导师奖(Excellent Graduate Supervision Award)和杰出成就奖(Outstanding Performance Award)、加拿大安大略省总理卓越研究奖(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等奖项。

录入时间:2025-04-10[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