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齿生相伴”大学生创新创业公益项目启动仪式在口腔医学院举行。这一项目由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与河南大学联合发起,旨在通过“公益+实践”模式,改善河南革命老区及偏远山区口腔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为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李铁军、常务副秘书长马莉莉,河南大学副校长薛波,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栗晓文、口腔医学院相关领导,项目指导教师及团队成员参会,仪式由口腔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州主持。
聚焦基层需求 服务民生健康
启动仪式上,薛波指出,河南部分欠发达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率高达60%,老年人牙周病问题亦十分严峻。作为“双一流”高校,河南大学始终秉持服务社会的使命,此次项目将以兰考县红庙镇为首站,逐步辐射老区及山区,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口腔疾病筛查、涂氟防龋、健康宣教等服务。项目创新采用“硕士生主导、本科生协助”的梯队模式,既保障服务的专业性,又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专业赋能实践 培育医者仁心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马莉莉表示,基金会将为项目提供标准化操作培训及物资支持,确保公益服务科学规范。10月10日,项目团队为兰考县红庙镇中心幼儿园170余名儿童完成口腔检查及涂氟,并对龋齿患儿进行建档跟踪。指导教师翟远坤副教授强调:“我们不仅关注短期疗效,更注重培养未来医生的责任意识与人文情怀。”团队计划后续开展老年人义齿清洁指导、牙周炎防治等专项服务。
多方协同支持 打造可持续模式
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理事长李铁军表示,该项目将公益服务与双创教育结合,探索出“健康帮扶+青年成长”的双赢路径。学生代表周志翰表示:“深入基层的经历让我们更理解医生的使命,未来愿将所学回馈社会。”
据悉,“齿生相伴”项目计划未来2—3年覆盖河南10个偏远区县,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并形成可推广的基层口腔健康干预模式,力争成为高校医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