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专题  >>  文明创建大家谈新闻专题  >> 正文 选择字号【

文明也是“管”出来的
————多地出台地方性法规为精神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新闻作者:张殊凡  来自: 中国文明网  已访问: 责任编辑:刘旭阳 】

最近,走在天津的大街小巷,总能听到有群众在讨论这样的话题:“你知道吗?获得精神文明表彰的人,落户时能加分呢!”“没错,找工作时还能优先录用呢!”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引发了天津市民的广泛关注。

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文明言行举止纳入法治化轨道,成为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共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3年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个地方性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此后,贵州省、天津市,以及太原、杭州、郑州、武汉、兰州、银川、乌鲁木齐、晋城、无锡、宁波、温州、绍兴、三明、青岛、威海等24个城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文明促进条例;河北省,以及沈阳、南昌、济南、长沙、广州、昆明、淮安、扬州、金华、马鞍山、龙岩、日照、淄博、襄阳、遵义、宣城等16个城市也在积极启动文明立法进程。“为文明行为立法,有利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武汉市文明办一位同志这样说。

《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公益广告。图片来源:贵州省文明办

……

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地区情况和特点,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和努力。

《无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重点治理行人乱穿马路、遛狗不牵绳、占道乱停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违法搭建、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天津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条例》,明确界定了个人责任,居民在境内外旅行、处理矛盾纠纷中应当履行的精神文明责任,以及个人可以依法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批评和建议,有权劝阻不文明行为。

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河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进行了初审,在借鉴其他省市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将生活方式文明、公共秩序文明、旅游文明、就医文明等八个方面纳入其中。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许安标副主任所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法律法规中,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由‘软性要求’转化为‘刚性规范’,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约束力,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坚持问题导向 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关切

武汉开展“文明排队、文明礼让、文明出行”倡议活动。图片来源:武汉文明网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更加强烈,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期待更多,对社会风气、文明意识方面的要求更高。如何发挥好法律法规对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树立文明社会风尚、培育和谐人际关系的保障作用?

旗帜鲜明宣示核心价值观导向。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文明行为地方性法规,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了表彰奖励道德模范,鼓励支持见义勇为、慈善公益、志愿服务、自愿献血等善行义举,倡导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服务、诚信经营等文明行为,为好人好报、德行善报提供制度保障,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倡导和鼓励。2018年12月1日刚刚开始施行的《昆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鼓励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市民、见义勇为人员、优秀志愿者等先进人物。《西安市文明促进条例》创设性地规定了违法行为人通过自愿参加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相关的社会服务来从轻或者减轻罚款处罚的惩戒措施,以期达到立法的教育引导和人文关怀目的。

直击痛点纠治不文明陋习。福建厦门人大法制委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向120余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以及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在汇总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三十多稿的修改完善,制定了《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将九项不文明行为列入重点治理清单,其中包括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占道经营等市民普遍较为反感的社会陋习。《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随地吐痰、便溺,现场拒不整改的,将被处以50元的罚款。行人、非机动车违法出行、扰乱交通秩序的,也会受到一定的处罚。《银川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驾驶机动车拨打接听手持电话或者向车外抛洒物品的,处50元罚款;不按照交通信号指示通行或者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的,处警告或者30元罚款;随意横穿马路的,处警告或者10元罚款。

大张旗鼓发动全社会参与。只有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公民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公民成为文明行为的践行者,同时也成为不文明行为的监督者,才能让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真正起到促进文明的作用。浙江宁波市开展了“市民最不能忍受的不文明行为”评议活动,受众覆盖超过200多万人次,提出意见、建议2万多条。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雷锋站的青年志愿者根据《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内容精心设计了50幅漫画,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社区居民更直观地知晓和了解条例。温州、十堰等多个城市成立了市民监督团,发动百姓成为城市不文明行为的动态监控员。我们欣喜地看到,倡导文明、纠正陋习、监督整改……已经不再只是“有关部门”唱“独角戏”,而是老百姓都在关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多措并举优化环境基础。《无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利用本单位场所、设施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爱心服务点,为环卫工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员提供饮水、加热饭菜、遮风避雨等便利服务。《滨州市文明促进条例》规定,大众传播媒介应当按规定刊播公益广告。户外广告牌、电子广告屏、地名牌、公交候车亭、建筑围挡等社会媒介设置公益广告总量占比不低于广告数量的30%,并规范使用广告用语,营造全社会鼓励和促进文明行为的氛围。鼓励、支持、引导单位和个人以提供资金、技术、劳动力、智力成果、媒介资源等方式参与文明宣传。这无疑是使优质资源更好地、更有效地服务于人民的有益尝试。《太原市文明促进条例》规定,机场、车站、医院、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应当配备独立的母婴室;女职工集中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独立的母婴室。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商业经营场所、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体育活动场所、医院、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并保持开放。太原市民说:“身边有了更多的与文明相关的设施,感觉整个社会环境都变得更文明了。”

综观各地纷纷打出的招式,共同的特点是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群众关切,直击痛点、问政于民;从制定《条例》的过程到《条例》包含的内容,自始至终都在响应群众意愿和期盼,都在着眼促进文明养成。

重在日常经常 让法条入脑入心 让文明如影随形

市民在印有“落实《兰州市文明行为促进办法》建设文明美丽新红古”的横幅上签字。图片来源:兰州文明网

文明不能只停留在文本条款上,更需要体现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为了让“法治”观念入脑入心,让文明促进条例融入老百姓生活日常,各地采取了多种方式。

在甘肃,兰州城关区25个街道、相关单位深入社区和院落上门宣传。一位市民在详细了解《兰州市文明行为促进办法》的内容后深有感触:“这个办法出台得好,它从个人的行为上、基本的礼仪规范上,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作为市民,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争取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兰州人。”

在贵州,毕节市纳雍县在各村墙体上绘制墙绘,图文并茂对《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行解读,同时制作“一图看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小折页,由各村发放到农户家中,用适合农村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读。

铜仁市将《铜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学习作为全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必学内容,利用课外活动、乡村学校少年宫等载体,举办专题讲座、召开主题班会、举行演讲比赛等宣传《条例》。

在浙江,慈溪市将《慈溪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内容编成小品、歌曲,搬上舞台,20多场“文明进万家”巡演活动,吸引市民近10万人。

在山西,《晋城市文明行为条例》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全国道德模范刘平贵现场带头宣读倡议书,倡议全民遵守《条例》,用模范形象带头践行《条例》。

在福建,厦门曾厝垵的一条小巷子里,有家卖冰棒的小店。当顾客们撕开冰棒包装的瞬间,店老板总会伸出手来,一边让顾客把包装纸递给他回收,一边解释:“文明条例有规定,这里不能乱丢垃圾。”

南宁市南湖公园入口前的斑马线上,文明与出行相随。图片来源:南宁文明网

在广西,南宁南湖公园,看不到攀爬树木、折叶摘花、损坏花草树木及园林设施等现象,也没有人在绿地上打球、停车、练车、堆物和烧烤。一位散步的市民说:“只要垃圾不乱扔,粗话脏话不出口,草坪不践踏,鲜花不采摘,手、口、脚三管齐下,文明言行其实很简单。”

在江苏,“现在学校里处处讲文明,比如在学校就餐时,打饭的同学自觉站在黄线外排队等候。还有,车辆在道路上礼让行人、在小区里不乱停乱放,这些文明规定都很好,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文明了。”宿迁市实验小学一位六年级的同学说。

在山东,威海市经区长峰馨安社区,社区居民也自觉扬起了文明条例的大旗。居民丛瑜,带着自家的小泰迪狗“卷福”在附近广场上遛弯,“卷福”身上戴着大红色的牵引绳。提到最新的《威海市文明促进条例》,丛瑜表示,《条例》中涉及文明养犬的内容,也是给养犬的居民提的醒。

……

日积月累,耳濡目染。文明成为温暖朋友圈的热络话题,规矩渐成日用而不自觉的良好习惯。各地《文明促进条例》里的一个个法条,给不文明戴上“笼头”,定下规矩,让更多的人告别不文明、告别陋习,成为新时代拥抱文明礼仪的新人。

拓展创新 文明需要更多角度的监督管理

文明是什么?它需要无数人在生活中的每一天给出答案。我们看到,除了《文明促进条例》,各地根据中央及有关部门部署,正通过法治化、制度化手段,努力将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文明要求逐步精准规约,把文明的倡导与管理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催生出更多的文明花蕊。

游客在湖北恩施大峡谷参加捡垃圾换门票活动。图片来源:湖北文明网

2012年12月1日,《湖南省志愿服务条例》实施,标志着湖南全省志愿服务事业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2016年7月1日施行的《武汉市旅游条例》规定,武汉市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市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实行信息动态管理,促进旅游者文明旅游。

2017年,《海口市星级志愿者评定与激励回馈暂行办法》实施,对志愿者嘉许激励、星级评定、适当回馈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多样激励回馈普及全市超过26万名志愿者。

2017年,上海市出台全国首个综合性地方信用立法《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欠缴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社会保险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六类行为被认定“失信”。

2018年,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陕西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其中规定,陕西人在省外见义勇为,也将能享受到在陕西省内见义勇为的待遇。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用“良法”保障“善治”,运用法治手段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文明、不道德、不诚信等突出问题,正在踩出一个个坚定的脚印,文明之花正在每个人心中灿烂绽放。

录入时间:2019-01-15[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