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专题  >>  2022年《河南日报》“河大故事”专栏  >> 正文 选择字号【

河大故事︱铁塔燃灯明心芒

【新闻作者:毛文元  来自: 河南日报客户端  已访问: 责任编辑:马洁 】

“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半夜火龙翻地轴,八方星象下天梯。”元代散曲名家冯子振诗篇《铁塔燃灯》,形象地写出了开封铁塔的雄伟与庄严,令人心驰神往。对于河南大学学子来说,铁塔不仅有深厚的美学价值,也是独特的青春记忆。此刻,让我们一起走近琉璃佛龛,仰望它那千年古老温润的光波。

庄严之灯——百年沧桑的老者

“有金光出相轮,车驾临幸,舍利乃见,因赐名灵感塔”,这句话描述了铁塔最初的用途,即宋太宗用来供奉吴越国进贡的阿育王佛舍所用,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铁塔的历史悠久与尊贵庄严。据记载,该塔建于北宋皇祐元年,历经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漫长岁月,成为可以触摸北宋文化的珍贵载体和古都开封当之无愧的标志性景观。

当我们走近铁塔,迎面便可以看到北宋时期著名书画家米芾题写的“天下第一塔”的墨迹石碑,而铁塔确实是可以担得起这个名号的。铁塔的外观布局挺拔有力、气宇轩昂,铁色琉璃瓦遍饰全身,从造型到色调都有深厚的铁打铜铸的气质。外轮廓线上下较直,比例协调自然。走近细看,遍身装饰都是琉璃浮雕艺术品,每块砖都是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是非常完美的琉璃艺术品。这种模制花砖,有佛、菩萨、飞天、宝相花、莲花、牡丹、狮子、云龙、麒麟等多达50余种精美图案,呈现出秀丽流畅的轮廓。铁塔像是一座华美庄严的燃灯,熊熊燃烧着历史赋予的恢弘气派。

塔虽不高,台面又宽,但内部结构十分复杂,爬到台顶相当费事。塔内部的塔心室十分宽大高耸,有学者研究认为,这里可能供奉过一座十分高大的珍贵佛像或佛舍利。此塔是最接近印传佛教佛塔的造型,是未汉化的印式佛塔范本。

而同为国家级保护文物的开封古城墙,与铁塔遥相呼应。城墙下,静卧一湾碧水,塔映水中,美不胜收。故清朝有士作诗题咏:“浮图千尺十三层,高插云霄客倦登。瑞彩氤氲疑锦绣,行人迢递见觚棱。半空铁马风摇铎,万朶莲花夜放灯。我昔凭高穿七级,此身烟际欲飞腾。”诗中所说的,即是汴京八景之一的“铁塔行云”。

坚毅之灯——永不屈服的行者

据资料表明,近千年来,开封曾遭受37次地震、10次冰雹、19次风灾、17次雨患、6次黄河泛滥,但因塔内的塔心柱与外壁构件紧密衔接,铁塔没有坍塌。1938年6月5日,侵华日军以铁塔为目标发动猛烈的炮火袭击,塔身中弹80余发,第八、九层被打穿了外壁,留下2个直径2米的深洞。入城后,日军又对着铁塔瞄准练习射击,然而铁塔虽弹痕累累,却依然巍然屹立在古城大地,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提起第一次与铁塔的“亲密接触”,开封市民张玉发记忆犹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我还在读小学,有一天我放风筝,风筝线断了,我就追着风筝一路向北跑,一直跑到了铁塔。那时的铁塔就像光秃秃的一根棍,周围一片荒凉,也没人管理,我爬上了铁塔。”张玉发说,日军侵华时,铁塔曾遭到日本侵略者大炮和飞机的猛烈攻击,炸痕一直到建国之后还没有修复。“当时我爬到铁塔第九层、第十层的时候,能看到铁塔外壁上被大炮炸出的那个两米多的洞,那一段的台阶也被打掉了将近三分之一,第十层往上部分还有许多飞机打的弹洞。”

铁塔屹立不倒,主要是因为塔壁上每块砖之间有榫有槽,垒砌严密合缝,塔门也采用上尖下方的圭形门,更为坚固。“宜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仿佛是铁塔温柔的警示,这个世界最赞赏车马未动粮草先行的人。而铁塔穿越千年的时空巍然伫立,像一盏永恒的燃灯,一位永不止步的行者,昭示着坚毅的美丽。

温暖之灯——青春回忆的守护者

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校园内,河大学子能从多个角度看到铁塔高高地屹立着。它如同守护神般神圣的面庞,在风雨中见证着一群又一群人的青春是如何启程,如何生长,又如何闪着泪光恋恋不舍地变成一个句点。铁塔像一枚闪闪发亮的胸针,是河大学子独特的青春烙印。

能够遇到这座塔是幸福的,因为很多感情虽然美好但却抽象,而铁塔像是一座有型的青春地标,远走后,关于母校的回忆永远会被那样一个形象魂牵梦绕地勾起。那里有学子们奋斗过的微笑与泪水,有如此契合的总令人大笑的友谊,有令人唇齿留香的饭菜与知识……铁塔是河大学子的青春容器,虽然它的形状不变,但是每个人往里面装入什么,是需要严肃对待而闪闪发光的自由权利。那是河大学子人生中格外美好的年纪,也是河大一段又一段珍贵历史,铁塔小心翼翼地收藏着、守护着一簇一簇的年华,然后在风雨中,坚定地伫立。

“光摇潋滟沿珠蚌,影落沧溟照水犀。文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空题。”它确实是一盏灯,一盏生生不息、永远青春的燃灯。灯里摇晃着一位“青春代言人”的老者面庞,如此庄严且如此有活力,他似乎在呓语:“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并带着微笑,燃烧着对河大学子与美丽古都的深深祝福。

责任编辑:史晓琪

录入时间:2022-05-12[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