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钒团簇材料应用在水系锌电池领域,获得“充电次数可达4万次”的突破性进展;水系锌离子电池实现工业应用后,可避免对锂原料进口的过度依赖……
对创造新材料孜孜以求,为社会发展提供用之不竭的新动力,他被誉为“材料寻路者”。
引领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走进实验室,一点一滴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不断探索科研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他的学生一次次站上领奖台……
言传身教传承创新,让创新之光照亮青春梦想,他无愧于“科研引路人”的称号。
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省多酸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俊伟,是河南大学倾力培养创新力量后备军之路上的一员干将。
作为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赵俊伟深深懂得专注专心和赤诚之心对科研生命力的重要性。
18年前,还在河南大学攻读研究生的赵俊伟,以12篇学术论文、5篇会议论文,其中10篇被SCI收录的突出成绩,斩获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河南大学的创新土壤,张治军、牛景杨等教授的创新精神,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赵俊伟说。
心怀科研梦想,深耕创新沃土,今天的赵俊伟,已成为多酸化学领域的知名教授,先后在化学类权威期刊和国际能源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主持各类基金项目15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1项……
“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加强,我相信在未来的20年时间里,中国将会涌现出一大批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优秀科研成果。”说这话时,赵俊伟的眼睛亮晶晶的。
从教不久就开始探索科研育人之路的赵俊伟深深懂得创新精神对年轻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鼓励本科生提前走进实验室,与研究生一起参与科学研究;资助部分学生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开阔学术视野;生病住院期间,强撑病体逐字逐句修改研究生的论文……赵俊伟爱生如子,领着同学们揭开“科研”神秘的面纱,浇灌着一茬又一茬创新“新苗”茁壮成长。
他指导的本科生马杏登上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领奖台;从他的课题组走出的不少本科生,先后被保送或考至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在河南大学,像赵俊伟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全面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积蓄明天的创新力量,他们呕心沥血,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