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媒体河大  >> 正文 选择字号【

《中新网客户端》创新+前瞻 习近平以六“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新闻作者: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安英昭  来自: 2019-03-09《中新网客户端》  已访问: 责任编辑:王宏宇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期间,他就乡村振兴作出重要论述,提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引发全国人大代表的热议。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的论述,尤其是上述六“要”,为各地尤其是为基层落实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提供了最新版“行动指南”。

提出六“要”:乡村振兴最新版“行动指南”

习近平已连续两年在全国两会上重点谈到乡村振兴,凸显对该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重视。去年两会期间,他在参加山东团审议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首次提出“五个振兴”的“路线图”。

今年两会,习近平再次部署乡村振兴,提出六“要”。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认为,六“要”是一个有机整体,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整体工作思路,是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在卢克平看来,粮食安全是重任,就是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基石和底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路径,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只有“改”才能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绿色发展是发展方式,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业上的体现,意在推动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发展的格局;补短板是方法论,短板不补则农业不能振兴;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亦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所在;深化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农村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所长吴健说,以问题为导向,习近平为乡村振兴点出要点和难点所在,列出了任务清单,给出了发展思路和行动步骤,“凸显创新和前瞻意识”。

创新思维:布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的部署,被不少代表认为是他此次讲话的突出亮点之一。习近平列出的具体做法和预期目标包括,“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和“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等。一些代表认为这些论述体现了创新意识。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市长王新伟说,明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一步主攻方向,在全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有助于解决农民种田效益回报偏低、种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驻马店市市长朱是西向记者分析,随着中国人均GDP水平上升,居民食品结构会不断调整,总趋势是对粮食的直接需求下降,对蛋奶肉类等的需求上升。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调整食品结构、满足新需求,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的发力点。

前瞻意识:有利于各地准备更周详预案

在谈到“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等时,习近平要求“完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网络”,“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等。在一些代表看来,这些论述有利于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把工作预案准备得更周详,更加心中有数,体现了前瞻意识。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家祥深有体会。该村所在的淅川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为保护水质,村里全部种上了突尼斯软籽石榴。在该村带动下,淅川县已种植突尼斯软籽石榴近5万亩,既保护了生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未来将着力打造集种植加工、林果采摘、观光休闲、度假美食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

“基层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建设也要搞上去。打造美丽乡村,不能等不能靠,而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奋斗,把美好生活作为我们的目标。”他说。

录入时间:2019-03-10[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