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大学招生办公室网站

6月5日,河南大学在明伦校区举行本科生毕业典礼

4月30日,河南大学召开本科教育大会总结会

3月21日,第二届“卓越生科”生物学知识竞赛

2018年11月11日,第十一届“生命之光”科普展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会议。会议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响应相关号召,解决学校在本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学校教育改革的步伐,河南大学召开全校本科教育大会,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对学校教学单位的本科教育思想讨论情况及对本专业的本科教育改革见解进行查验,多措并举,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拉开了新阶段本科教育的帷幕。
深化教学改革 打造“三全育人”体系
“永远难忘的经历!”
2019年5月22日晚10时,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李丹在其朋友圈发布了两张“桃李报春晖”汇报演出全体人员的合影。这41位入学时唱跳才艺均未经过专业培训、基本功接近于零的学生,能够登台演出甚至惊艳众人,这与他们大学期间所接受的音乐、舞蹈教育密不可分。
“我现在已经被推免到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见到李丹时,她正忙着填写这场以“桃李报春晖”为主题的毕业汇报演出邀请函。
出生于1997年的李丹,举止言谈间显露出超然的自信和气质。她表示,在河大的4年里,她不仅学到了专业理论知识,还学习了舞蹈、音乐、美术技法等多门技能课程,这使得她的自身能力和对专业的认知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能有今天的成果,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是得感谢学校和学院的栽培。”李丹笑着说道。
当然,在河大,像李丹这样的优秀学子不在少数。为了培育更多优秀人才,创新培育方案,5月31日,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就本科教育工作到教务处进行专题调研时提出,要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思考和谋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弄清哪些短板需要补齐、哪些优势需要发扬。
为此,学校各院系纷纷加强专业布局,形成专业调整长效机制。制定具体措施,把工作落实到细节上,落实到行动上,全面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环境与规划学院为了办好《地理信息系统》这门课,安排了两名院士、两名“杰青”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四名“长江学者”来为“明德计划地学实验班”的25位学生上课。学院副院长赵威颇为自豪地介绍道,“我们十分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实地考察来验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命题。”此举不仅使学生成了地理资源的参观者和见证者,同时也使学生成了地理资源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生命科学学院按照一流学科的标准,重新修订了本科培育方案,将方案重点落实到课程上,着重推动本科教育国际化,加快本科生与世界接轨,为鼓励学生出国深造,该院举办雅思培训班,全额资助学生参加雅思培训。
经济学院在本科教育改革上通过项目申报方式,实行资源下沉,充分发挥院内各系的自主性,调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从而通力合作做好本科教育工作。同时,通过与联合国相关机构、银行系统、保险公司、自贸片区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数学与统计学院注重分类培养、分模块教学,重视专业基础课学习,打通本硕培养方案,将传统培养方案中第7学期的专业实习,分散到第2-6学期。每周安排半天到一天的实习,以便学生消化近期所学的理论知识,既有助于夯实专业基础,又能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历史文化学院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各专业都会开设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而且资深教授如阎照祥等依旧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为本科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河南大学卓越的师资和精细的培养方案成了学校本科教育的“定海神针”,由“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位一体构成的“三全育人”,在学校的各单位、各环节、各岗位都落到了实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点燃“思政”红烛 培养国家需要人才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是一个做梦都想‘胜天半子’的人,最后却畏罪自杀,为什么?”
这是河南大学一堂平常的思政课,课堂主题是“英雄与群众史观”。马克思主义学院任东景老师设问,学生讨论,气氛热烈。最终的结论是,“祁同伟脱离了人民群众,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走向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河南大学的思政课堂上,一改往日的沉闷枯燥,各位老师妙语连珠、用时下现象级的话题引入课本理论。自学校推进思政课建设以来,曾以“填鸭”“说教”“划重点”为特点的思政课堂在河南大学已不复存在。
为把学生培育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同时,在校内以报告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以期把学生培养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过关、心理素质过人的青年英才。
河南大学校党委书记卢克平提出,要“点燃思政课‘红烛’,照亮育新人之路”,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让课堂真正“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校长宋纯鹏专门为广大学子作报告,寄语学子,“要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王明钦劝勉当代大学生把人生追求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社会实践,努力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以多种形式进行思政课课程建设已成为河南大学的一大特色,而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便是多种教育教学方式中之一。
在河大,几乎每个学子的手机中都有一个“到梦空间”APP,通过它学生们可以掌握学校内外的第一手活动信息。河南大学团委“第二课堂”综合素质认证中心(下简称“二课中心”)以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系统(到梦空间)为平台,记录大学生在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专项学分的审核发放等。
负责“二课中心”的校团委副书记李平认为,“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之外的重要育人平台。学生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乃至加入校媒、社团等学生组织,是为了锻炼自身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实践交流。在未来每一位河南大学本科生毕业时,其档案中都会收纳一份“第二课堂成绩单”,它会对学子“第二课堂”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和科学评价。李平书记说道“活动负责人需填写活动备案表找指导老师签字、盖章,随后拍照作线上审批,并将纸质表递交至‘二课中心’,自行在系统内发布活动等待审核。若为校级活动还需校级活动上线审批表。活动审核通过后,同学们便可登录‘到梦空间’申请报名讲座、会议、文艺演出、征稿等活动,按时参加并签到后获得相关学时及奖项。”
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本科生周晨曾负责学院“第二课堂”联络工作,现为“二课中心”副主任。她介绍道,教育科学学院作为河南大学第一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学院之一,三个年级的676名在校学生信息、27个学生部落已经全部录入系统,2017-2018学年共发布活动168个,参与人数达11855人次。
“第二课堂”已不再是一项用来约束、教化学生的制度,它显然成了学生全方位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导游风采大赛、国学知识竞赛、学院迎新晚会等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子。
河南大学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不断建设和完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引领广大学生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磨砺意志品质,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的有机结合,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多方合力育人 提升学生“幸福感”
2019年4月9日,教育部发布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即2019年至2021年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为响应号召,在2019年4月30日召开的河南大学本科教育大会总结会上,校长宋纯鹏对下一步的本科教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积极对接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国家政策,要求全校各教学单位认真研究,各部门统筹安排,实现人才培养更契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学校始终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勇创新、大视野、有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为切实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河南大学积极推进高校资助工作,加大奖、助、贷等资助力度。
2018年,河南大学共发放各类资助资金1.07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72万人次。其中,为8002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607.26万元,为13362人次学生发放国家奖助学金4357.5万元,为2955人次学生发放勤工助学岗位津贴156.2147万元,为40名老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18.27万元,为237名学生发放特殊困难补助15.3万元,为1653人次学生发放各类社会资助资金400.25万元,为901人次学生发放财政性其他资助项目资金152.74万元。
此外,为母校本科建设添砖加瓦,河南大学的校友们也不遗余力。文学院1990级全体学生164人募资向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设立了一项永久性的专项基金,设立了“河南大学一九九O文学奖”,以此鼓励在校生的文学创作。环境与规划学院利用校友会与优质生源省份的重点高中建立联系,通过开展宣传吸引优秀毕业生报考河大。原河南大学美国校友会会长付品德教授,受环境与规划学院之邀,为该院学子开设了远程网络课程。校友们与母校通力合作,都只为打造更好的本科教育,使更多后来者受益。
5月下旬的河大校园,处处可见身穿学士服留影的同学,到处弥漫着毕业与离别的气息。宿管阿姨“情话”暖心送别毕业生的情形在河大每年都会上演。也许“大学之大”并不仅限于“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还在于细微处的人文关怀,在于人与人之间剔除壁垒,进行最真诚的交流。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河南大学各个部门,在不同的岗位上强化着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机制,在全校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共同将毫末之事做实、做细、做到位,最终汇聚成河南大学教育事业的“合抱之木”,卢克平表示,全校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凝心聚力,转变观念,迎难而上,坚决通过2020年教育部验收“双一流”建设的大考验,不辜负党和人民给予的支持、寄予的厚望。
2019年河南大学主要招生政策
1.全部专业按照本科一批和提前批招生。2019年河南大学本硕博招生总规模为12550人,有96个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本科一批和提前批招生。
2.扩大实施按大类招生范围。今年河南大学继续推进实施按照大类招生,不断扩大按类招生范围,新增建筑类招生,包含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目前,学校在提前批和本科一批共有16个按类招生专业类,包括经济学类、金融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心理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地理科学类、公共管理类、数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药学类、化学类、建筑类、设计学类,共涵盖38个具体专业(方向),招生计划2200余人。
3.新增一个本科专业。2019年河南大学新增一个本科专业,即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该专业今年首次开始招生,计划30人。
4.继续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实施专项招生计划。河南大学2019年继续面向河南省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地区考生,实施“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所投放文、理科专业近30个,均为优势专业。
5.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计划招生2200余人,新增1个招生项目。河南大学注重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连续多年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知名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人才。2019年新增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本科课程合作项目,合作招生专业为土木工程,招生计划100人(限招理科)。
6.河南大学今年普通类录取原则是:以高考成绩为依据,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重要参考,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即在填报学校志愿并投档到学校的考生中,优先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志愿,投档成绩相同时,按照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依次排序综合考虑安排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后,未完成的计划,按照教育部和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重新征集志愿。学校在录取时不设专业级差。
7.艺术类音乐专业录取原则变化。音乐类使用相同类型统考成绩的专业,在河南省实行按组投档原则进行录取。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改为只招收器乐考生。
欢迎关注、报考河南大学,百年名校欢迎您的到来!各位考生可以登录河南大学招生信息网(http://zs.henu.edu.cn)查看有关招生信息,也可以拨打学校招生咨询电话0371-22196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