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40年的河南大学文学院校友们
“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9月21日,建校107周年的河南大学迎来了首届“校友返校日”,五湖四海的“铁塔牌学子”回母校再聚首,大礼堂广场上到处洋溢着老同学相见的喜悦与回忆重现的激动。
校友作为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可信赖依靠的力量,是弘扬大学精神的主要力量,是传承校园文化的优秀群体;母校是校友们最难以忘怀的牵念和向往的精神家园。故此,河南大学本着热情、简朴、积极、向上的原则,邀请毕业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的秩年学子,开展这场以“情系母校,一生有你”为主题的首届校友返校日活动。

河南大学物理系老校友们在礼堂前合影
“我是体育系68年的毕业生,也是我们67、68、69老三届的校友会会长,毕业50年来,我们一直都有联系,特别亲。今天,我们一共来了27位同学,重返母校让我们又找到了大学时的感觉。”
大礼堂前一位带着墨镜、精神矍铄的老人指挥着大家签到、合影,这位1945年出生的老党员、老校友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见证了祖国70年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母校从烽火洗礼的国立高校走到面向世界的“双一流”。他激动地说,自己对党对国家有着最坚定的信仰、对母校有着最热忱的怀念。
“在母校学习到的比较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我以后从事现代化教育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让我的工作能够得心应手。”已经毕业42年的物理系校友赵有才欣喜于母校的巨大变化,也感恩母校当年的培养。
“嘿!来了兄弟,你变黑了。”“岁月是把什么刀啊,你这也发福了,远不如当年啊。”几位年轻小伙子互相调侃,用年轻人独有的方式叙旧。王国涛和这帮兄弟们都是09届历史系的毕业生,今年毕业整整十年。同学们毕业后大都做了中学历史老师,就王国涛跨行当了警察,“以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做贡献,也算没有辜负母校的栽培”。
“‘没有人永远18岁,但是永远有人18岁。’看着校友们从祖国各地回到母校,我又感动又骄傲。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也成为母校的骄傲。”河南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大二学生李纳纳是此次校友返校日活动的志愿者,活动对她触动颇大。
“学校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校友的关心、支持;每一项成绩都凝聚着校友的付出;每一份荣耀都汇聚着校友的光彩。”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深情地对河南大学的校友们说。
当秩年返校主题宣传片和河南大学宣传片播放时,每个人眼中都泛着泪花,为母校的成就感到骄傲自豪。
据了解,为进一步打造具有河南大学特色的校友文化及其交流平台,构建校友与母校文化共同体,创建校友返校特色品牌活动,更好地服务校友、服务学校、服务社会,更好地凝聚校友感情、培养校友意识、推广校友文化、激发爱校热情,从今年起,河南大学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定为校友返校日,集中开展校友返校活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