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媒体河大  >> 正文 选择字号【

《猛犸新闻客户端》奔跑吧汉语:11所豫办孔子学院扎根亚非欧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新闻作者:王姝  来自: 2019-10-18《猛犸新闻客户端》  已访问: 责任编辑:王宏宇 】

10月18日至11月2日,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在北京、河南分阶段举行,欢迎仪式、复赛、决赛及颁奖典礼等主要活动均在河南举办,将为世界呈现一道汉语盛事的顶级大餐。

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背后是无数人的付出。这里有选手刻苦的学习,也有国际汉语教师的无私奉献。

截至目前,河南省在海外创办海外孔子学院(课堂)十一所,近百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和本土汉语教师培训万余名学员,一年平均举办大小文化活动一百余次,受众五万余人。

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在河南开幕之际,记者采访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多位国际汉语教师,回望他们的海外教学路,倾听河南推进中原文化“走出去”的铿锵步伐。

情怀:3个月和89岁学生都有!这个孔子学院实施“定制教学”

2018年,美国阿克伦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十年庆典活动。作为中国主办方的河南大学,在阿克伦大学已有1所孔子学院、2所孔子课堂、19个教学点。

“孔子学院的老师们通过实践形成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带回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成效非常明显。”刘绣华是河南大学在2016年派出的第四任中方院长,今年她结束了三年任期,于10月1日回到河南大学。

三年前,刘绣华负责该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一门心思为学生寻找实习实践基地。

“我们国家当年之所以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是因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属于国际紧缺热门人才,提出的目标是培养出一个、送出去一个。根据国家制订的指导性培养方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有累计不少于半年的海外实习实践经历。2009年,我们集全校之力获批该学位授权点,但是在培养过程中,发现学生到海外实习实践的机会很少。孔子学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希望通过它建立海外实习实践基地。”于是,刘绣华在2015年参加了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全国选拔考试,通过考试、培训后,于2016年9月被派往美国阿克伦大学孔子学。

刘绣华告诉记者,阿克伦大学激励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和展演,通过调研表达思路、解决问题。根据该校学生的特点,孔子学院由此开展“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在语言文化环境中了解和学习汉语。

这期间,孔子学院迎来两位令她意想不到的学生,在原先的“一对一教学”的基础上,衍生出“定制教学”。

其中一位学生,是当地89岁的老人Naomi Carey。2008年阿克伦大学孔子学院创建初期,退休护士Naomi 作为志愿者去帮助中国学生学者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在此过程中,她萌发了学习汉语的念头,获得孔院老师的热情支持。如今,她已经坚持10年上孔院汉语课,前年参加了汉语水平考试,取得良好成绩。现在,Naomi 能够用流利的中文与大家交流。就在去年孔子学院十年庆典时,她还获得了阿克伦大学孔院十年优秀学员证书,“Naomi 告诉我,要把获得的汉语奖状和证书贴到墙上,让子孙后代看到我学习汉语的精神和成果,也希望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我特别感动。”刘绣华说。

(89岁的学生Naomi)

就在今年三月,阿克伦大学一位主任受委托,为一位特殊学生申请在孔子学院学习,而这位学生是三个月大的婴儿。原来,孩子外婆是该校教育学院心理学系的退休老师,希望给她的孙辈提供良好的教育,选择对孩子用母语、汉语和西班牙语同时培养。孔子学院的教职工讨论后,决定收下这名学生。

(三个月大的学生Boston在阿克伦大学孔子学院)

“我们约定,在孩子状态良好时送到孔院,接受我们老师和志愿者的教学。本来觉得孩子太小,后来发现,从三个月到现在,每当我们的老师唱儿歌、讲中国故事时,他一听真的就笑了起来,反应非常明显。所以我们也希望在征得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记录这些点滴,为我们的汉语国际教学提供研究案例。”刘绣华说。

眼界:从“美方学员”变“中方学员”,汉语“铁粉”十年穿越史

回到河南大学的刘绣华,依然牵挂着遥远的阿克伦大学孔院学生。10月,她在两校学生“A-K论坛”远程交流时,诚恳地说:“现在我的身份不再是孔子学院

的中方院长,而是我们A-K论坛的新学员、一份子。”

“A-K论坛”(阿克伦-开封)是河南大学与阿克伦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每周一次,由老师主持,提前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双方学生进行远程实时讨论。今年是论坛举行的第十年,而阿克伦大学孔院“汉语桥”比赛获奖者、孔子学院奖学金获得者,河南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奖者,大多都是“A-K论坛”的积极参与者。参加论坛的中美学生,也都结成了跨文化学习交流的伙伴。

刘绣华说,由于论坛现场讨论热烈,河南大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又比阿克伦大学学生的汉语水平高一些,一般四分之三的时间都是用全英语交流。孔院汉语老师们就在论坛结束后,帮助阿克伦大学的学生强化课堂用到的汉语语言:“美国的学生大多一边工作一边上学,时间安排很满,能组织这种集体远程课程不容易,我们希望发挥最大作用。”

从2008年至今,论坛吸引了一批“铁粉”。

今年,当地时间9月18日晚6:30,阿克伦大学孔子学院秋季学期第一场AK论坛在阿克伦大学举行。河南大学现场屏幕上,出现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原阿克伦大学学生柯梦桐。视频中,柯梦桐代表中国学生,轻松自如地用汉语和大家交流。

(2019年AK论坛阿克伦大学现场)

(2019年AK论坛阿克伦大学现场)

刘绣华介绍,柯梦桐是AK论坛的一位“穿越者”。他作为孔子学院的老学员,毕业后仍坚持每周回阿克伦大学参与AK论坛。今年,柯梦桐获得河南省政府奖学金资助,于9月2日赴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正式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而在阿克伦大学现场,也有一位来自河南大学的“穿越者”——唐书凝,她是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8月作为交换生来到阿克伦大学学习。

频繁的往来,不仅局限于学生,还上升到学者、学科层面。

针对河南大学工科相对薄弱的情况,该校化学化工学院和阿克伦大学的工学院签订了“3 2”本硕连读合作培养项目,并将研究方向相近的学者进行对接,针对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中国茶和河南特色怀山药研究的相关成果,也被刘绣华推介到阿克伦大学。

在孔子学院的组织安排下,2017年4月,时任阿克伦大学校长Matthew Wilson教授来到河南大学法学院进行学术演讲,并接见了AK论坛河南大学的学生,还和洛阳师范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加强了与西亚斯学院的合作。2019年7月1日,Wilson到西密苏里州立大学任校长,就任前的6月份,又到访河南大学,为法学院开设了为期三周的国际法和知识产权法课程,并与河南大学宋纯鹏校长初步达成了西密苏里州立大学与河南大学两校间的合作意向。

“Wilson校长在国际法和知识产权法领域中颇具影响力,与日本和韩国有很好的合作。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郑州航空港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对国际法和知识产权法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也会日益增多,所以Wilson校长对河南大学的支持十分重要。”刘绣华说。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当初刘绣华赴美建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实习实践基地的初衷尚未实现。“已经和一些美国的大学达成了合作意向,现在主要缺乏经费。”刘绣华表示,希望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层面能够为此设立专项经费,或者公益人士、校友为此发起基金会,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海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向前推进。

作为刚卸任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绣华深感在当前较为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孔子学院在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转型升级方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值得欣慰的是,孔子学院已经发挥出的巨大功用和魅力:“我认为孔子学院的创办是相当成功的。首先它以民间使者的形象出现在世界各地,使得外国人从’通过本国媒体听中国’到’亲眼见证、亲身了解中国’,刷新着他们对中国形象的认识;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原文化‘走出去’,我们国家的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通过民之相亲化解国之相争。同时,孔子学院也是培养优秀管理干部和优秀教师的极好的平台。”

回顾:十年汉语国际推广路,中原文化走向亚非欧

10月10日,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在发布会上透露,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马来西亚沙捞越科技大学成立的孔子学院即将挂牌。至此,河南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市第47中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分别在印度、格鲁吉亚、美国、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刚果共和国设立11个孔子学院(课堂),下设教学点达到47个,建立武术俱乐部32个,武术中心1个,为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提升河南省文化软实力、提高河南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海外教育文化综合交流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

刁玉华介绍,经孔子学院总部批准,河南省设立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和三个国家级中小学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结合河南武术文化、汉字文化、戏曲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参考国家级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模式,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院校培育和建设了17个省级特色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不断创新、打造汉语国际推广的新途径。通过实施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建设、特色人才培养等措施,打造了一批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汉语国际推广项目品牌,如“武林汉韵”、“中华雅乐”、“舞龙舞狮”、“汉语桥-中美校长论坛”、海外中医武术中心等,其中,河南省重点打造的中外人文交流品牌“武林汉韵”巡演项目,先后赴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20余场,观众人数超过15万;培养培育了一批既了解中原文化,具有中华才艺、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基本素养,又掌握汉语教学技能的复合型汉语国际推广人才,为海外孔子学院(课堂)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北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大型成就展”上关于孔子学院的介绍)

河南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河南在海外的孔子学院(课堂)正常运行,并进一步扩大规模。2018年河南新增的孔子学院——郑州大学与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合作举办的孔子学院,是河南省在欧亚两洲交界之高加索山地区承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也是河南省拓展教育文化国际交流的重要抓手。

“依托各校特长,我们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活动。”据对外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介绍,河南每年在河南省内开展汉语教师志愿者和公派汉语教师招募宣传及组织报名工作,经教育厅推荐,孔子学院总部选派河南省汉语教师和志愿者3000余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任教。(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文有删改)

录入时间:2019-10-18[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