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是七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今年,开封又有13处文物(以前共有7处)通过了省级文物部门的审核,并取得了第六批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格。为了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这些文物,本报特组织记者采写了这组系列报道。
青砖绿瓦,飞檐走兽,雕梁画栋,中西交融,金碧辉煌。走进绿树成阴的河南大学,品读着掩映于翠绿中的近代建筑群,一种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美感不知不觉在周身蔓延。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从学校大门向北至大礼堂构成一条南北长0.5公里的中轴线。建于1936年的学校大门双重飞檐,多种珍禽奇兽雄踞其上,使人顿生庄严肃穆之感。耗资20万大洋的大礼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绘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中轴线东侧有建筑面积为2330平方米的“六号楼”和10座分布整齐的斋房(即“东十斋”),西侧有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七号楼”和“西二斋”。“西二斋”西部有“改建河南贡院碑”、“重修河南贡院碑”各一块,从整体上,通过空间的围合、韵律节奏的塑造,形成了一个理性与浪漫交织、秩序与诗意相融的四合式中国传统中轴对称布局结构的大型校园建筑群。据有关专家认为,这座建筑群是中国高校建筑雄伟、构造精美、中西合璧的代表,尤其是造型的优美,制作工艺的精巧和色彩的运用,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有史料记载,河南大学所处的这块文化圣地,1000多年前的后周王朝就将此辟为国子监,这是中国当时唯一的高等学府。北宋定都开封后,这里仍为国子监。清雍正九年(1731年),这里建起了规模宏大的“河南贡院”。光绪末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城,京城的试院被毁,全国会试地点改在河南贡院举行,这是全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科举制度在此地得以终结。1912年,经河南省临时会议决定,在此创建“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当时全国此类学校还有北京清华学校、上海南洋公学。欧美预校创办后,陆续建造了这些建筑,同时引进外教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打破了我国古代长期闭关自守的局面,使得青年学子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和科技,开启了河南乃至全国高等教育之先河。2000年9月25日,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年来,河南大学对这座建筑群进行了多次维修,使其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今后,河南大学还将进一步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计划拆除校园内与建筑群风格不相协调的其他建筑,增修建校初期校园规划中的西斋房,使这座建筑群的品位与价值更加突显,力争使其晋升到“国宝”行列。届时,开封的旅游资源将会再添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