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媒体河大  >> 正文 选择字号【

十年培植参天树 一枝一叶汇成春 大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丰硕(摘自《河南日报》2004-08-2)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平 萍 本报通讯员 宋战利    来自: 本站原创  已访问: 责任编辑:srg   】

本报讯 生命奥秘无穷。面对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河南大学生命科学系瞄准科技前沿,以实验室建设为突破口,相继推出一批令人瞩目的创新科研成果,散发出一道道诱人的“生命”光环———该系拥有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16项国家级项目。该系植物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我省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博士点;2003年,该系宋纯鹏教授作为主创人员承担了一项国家“973计划”研究项目,实现我省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上的重大突破。
  相对于沧桑而久远的生命起源来说,1986年重新组建的河南大学生命科学系也许还显年轻稚嫩。然而,仅仅十多年的时光,河南大学生命科学系的“生命之树”已经枝繁叶茂,实现了同类学科需要几十年才能达到的目标,具备了可以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竞争与合作的学科基础。
  ———发挥实验室带动作用,把实验室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科研支撑。1991年,以宋纯鹏为学术带头人的一批年轻教师根据生命学科发展的趋势,审时度势,着手建设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事业初创之时,条件是简陋的,他们凭着执着的科研精神,带着自己的科研设想和项目,南下北上,东联西进,先后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弥补学校科研设备的不足。强强联合赢得了实验室的大发展,目前该实验室拥有基因芯片、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35台(套),总值近千万元。1997年,该系植物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成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03年,该系植物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我省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博士点。
  ———实验室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也吸引了一批学者的加盟,为学科建设注入强劲活力。短短几年,该系植物学学科共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7篇。1998年,我国著名植物生理生态学家和旱地农业专家山仑院士加盟该实验室,定期来河南大学指导科研工作。共同的事业,也汇聚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23名专职研究人员中有博士11人,在读博士生5名,另有客座教授4人,兼职教授10人。
  ———牢记科研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功能,形成一批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先进技术成果。河南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干旱和盐碱化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宋纯鹏教授主持的植物逆境生物学实验室就是要利用现代基因组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在干旱、盐碱、低温等逆境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适应的机制。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提出HO作为第二信使的系列研究成果并已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文献,引起了国际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实验室还结合我省农业实际在提高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田降水利用效率综合技术、有限水高效利用的生理生态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开拓了旱地农业研究的新领域。目前,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正努力将这些研究成果逐步产业化,以更好地促进我省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录入时间:2004-08-02[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