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之滨的六朝古都开封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她不仅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闻名遐迩,更以教学和科研的雄厚实力享誉中外,这就是河南大学。
2001年9月,年仅45岁的关爱和被河南省委任命为河南大学校长,这是当时全国大学中年纪较轻的校长之一。
前不久,在一个秋阳和煦的日子里,关爱和在他那被四架装有数千册图书的庞大书柜围起来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那谦和睿智的目光,坦诚直率的谈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爱和是河南大学自己培养出来的一位校长,在河大学习、执教已25个春秋。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前辈学人的引领扶持下,他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校之长,并同他的同事们一起,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决心使河大继往开来,阔步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同时也写下了自己人生的灿烂篇章。
一
1956年9月,关爱和出生在河南汝南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姜树生在汝师执教,母亲关惠然曾是汝师附小的校长。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关爱和自幼聪颖好学,遗憾的是,年幼的他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学校整天停课闹“革命”,在中小学没学到什么东西,高中毕业后又被下放农村插队劳动。1975年,他被推荐上了汝南师范,成为政语班的工农兵学员。
1978年阳春三月,河南大学(时称开封师范学院)迎来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个新学年。在熙熙攘攘的报名新生中,22岁的关爱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跨入了这所令他仰慕已久的古老学府。
河南大学是河南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国建立较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去年8月25日迎来了90周年校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河南大学已成为全国最美的高校之一。校园内古树参天,浓阴铺地,绿篱夹道,花木流彩,古朴典雅的近代建筑群与巍峨雄伟的现代建筑群相映成趣,花园池塘散布其间,景色十分宜人。
20世纪上半叶,河南大学已发展成为拥有文、理、农、法、医五个学院16个系,以及冯友兰、范文澜、董作宾、郭绍虞、嵇文甫、罗章龙、罗廷光等众多一流专家学者的著名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有不少成长为颇有建树的专家、作家、艺术家和党政军的高级干部。赵毅敏、王国权、侯镜如、袁宝华、尹达、邓拓、马可、白寿彝、赵九章、杨廷宝、姚雪垠、周而复等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大学历经两次大的院校调整,由一所综合大学分解为多所独立学院,校名一改再改。改革开放后恢复原校名,21世纪伊始,又重新组建成新的综合性大学。
关爱和十分热爱这所学校,也很珍惜这迟到的、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入校后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一心要把“文革”耽误的时间找回来。1981年,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文凭,次年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教授任访秋攻读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方向,1984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二
校长关爱和是一位年轻的专家型领导。他的学术研究活动是从跟随任访秋先生做研究生开始的。
2000年故去的任访秋先生,生前在河大执教60年,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是“一位一生追求真理、勤奋著述的文学史家,一位用毕生精力植兰种蕙、恩泽广施的教育家”。关爱和正是在他的引领下,叩开学术殿堂之门的。他的高尚人品、渊博学识和实事求是的严谨治学精神,对关爱和有很深的影响。
关爱和对自己的恩师十分敬重和爱戴。他在任先生逝世一周年时,写过一篇怀念先生的散文,题目是《师门求学散记》。文章以洗练细腻的笔触,追述了随先生问学的经历和情景,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佩和怀念之情。文中写道:“我能投考先生门下,亲闻謦亥欠,亲领教诲,我深感幸运。先生待弟子,和善民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建立得以安身立命的学术领域;教诲学生以学术事业为重,以学术生命为重,以学术职业为天职。先生的一生,便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先生往矣,薪尽而火传。正直做人,勉力为学,将是我辈对先生最好的报答。”
作为一个文学史研究工作者,关爱和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他在中国鸦片战争时期至五四时期文学思潮、流派、代表性作家、代表性作品的研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国近代文学学科建设作出了令学术界瞩目的贡献。
关爱和留校任教后,完成的第一个学术研究任务是协助任访秋先生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史》。这部著作问世后,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教材,并推荐为全国高校近代文学课程的通用教材,称得上是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走向成熟的奠基之作,在学术界反响强烈。接着,他又主持编选了《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散文一卷》。这部著作对近代文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997年获国家图书荣誉大奖。
1996年以来,在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关爱和勤奋著述,笔耕不辍,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其中,中国社科院项目《中华文学通史·近代卷》和国家教育部项目《中国近代狭邪与侠义小说研究》已经完成,其余项目正在进行。出版学术专著《中国近代散文大系·思潮流派卷》、《中国近代文学思潮史》、《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字》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守望艺术的壁垒——论桐城派对古文文体的价值定位》获1999∽2000年度文学评论提名优秀论文奖,《清代嘉道之际的文学精神》获河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关爱和在教学和科研上的突出业绩,使他赢得许多荣誉,声名鹊起。目前,他是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校学位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省管优秀专家,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是国内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
三
1996年,关爱和任河南大学副校长,分管科研、外事、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他按照学校领导班子的总体部署,围绕创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科学决策,勇于开拓,团结带领相关部门的同志,勤勉务实,讲求实效,把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充分显示了他的组织领导才能和管理水平。
在科研工作方面,紧紧抓住重点研究机构建设、重点科研课题申报、重点科研人才培养这几个关键环节,采取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建立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学校的学术氛围日益浓厚,科研活动空前活跃。“九五”期间(1996∽2000年)学校首批确定并建设了10个重点科研机构,组建9个“跨世纪优秀学术群体”,确定9名学科带头人,争取到国家级科研项目66项,省级项目600余项;5年共完成并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43部,发表学术论文5645篇,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千余项;年投入科研经费由初期的15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130万元,增长7倍多。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截至2002年1月,全校共有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在校研究生近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