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河南,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这里走出了许多至今仍在滋养着我们精神的文人墨客。然而,时光进入20世纪后半期,一提起与诞生文化名人相关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河南人多数沉默了,他们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该怎样说。
一个拥有数千万人的人口大省,没有重点高校,没有院士,没有国家重点学科,没有博士后流动站……仅有两个博士点,还不如知名大学一个系里的多。
转眼间,13年过去了。几代人的拼搏终于凝聚成现今的辉煌——“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中首次有了河南高校的名字,十几位院士先后在这里安居工作,国家重点学科中,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的老师成了同行观摩学习羡慕的新目标……
2003年9月,金色的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喜讯再次从北京传来:河南高校在全国第九批学位点的申报中一举拿下20个博士点、150多个硕士点(包括专业硕士学位点),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要知道,20多年来河南高校已有博士点才15个!尽管这个数字与名牌大学的相比,还是显得太少了,但这对在忍辱负重氛围中寻求突破的河南高等教育来说,已是不小的肯定和鼓励。多年试音调琴,今朝终成华章。
在这辉煌的背后是长长的苦涩,是卧薪尝胆的信念,是一串串高低深浅的曲折履痕。
我们走近那些为河南学位建设取得突破作出贡献的人们,在“申博”、“申硕”的过程中,他们有太多的话想和家乡人说说。
我们欠账太多
“申博”的意义和分量,对于河南高校而言,几乎不亚于国家“申奥”。
张光明,河南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他说,如果仅仅和各省地方大学相比,在此次学位点数字出来之前,我省的学位建设不能算落后,但是,老百姓比较大学的高下,不会分你是部属还是省属。于是,和既有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又有省属高校的省份相比,我们的学位建设显然不在第一第二方阵。
河南大学校长关爱和教授谈到河南学位建设的历史,感慨良多:“过去大家谈到河南的博士点总是痛心疾首。我们有近1亿人口,66所高校,在今年结果公布之前,我省只有3所学校具有博士授予权,即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仅有15个博士点。当然,在2000年高校没有合并前,河南医科大学和郑州工业大学就有博士授予权,并且河南医科大学是我省最早拥有博士点的学校,它的学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在全国首批拿到博士点。但这个现状与河南高等教育的需要、河南高等教育的阵容、河南高等教育的实力都不符合。应该说,这不是我们真正实力的反映,我们应该超出这个数量,但由于各种原因,20多年来我们只收获了这么多。”
数字和名分,往往最能提高生源质量,最能引来全民关注,最能体现高校实力,最能在同侪面前昂首挺胸。可面对贫瘠干瘪的学位点,无论你怎么说自己的学校有实力,总显得底气不足。
疼,但追求着
1996年,全国部分学科学位评议会在郑州召开,这是我国实行学位制以来,迄今唯一一次离开北京进行远地评审的会议。我省高校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力邀评审专家们到郑州、开封、洛阳等各高校授课传经,甚至具体到“申博”的程序,这成了河南学位教育发展的转折点。
河大校长关爱和至今还感到惋惜:“就郑大、河大的实力来讲,上个世纪80年代,两个学校就应该在某些专业上拿下博士点。但当时由于各种局限,都让我们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找到了病根,就能对症下药。郑州大学副校长高丹盈,今年负责郑大整体的申报。整个流程下来,他对“申博”的认识更全面。
1996年,郑大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后,“申博”就成了学校一项重要工作。2000年后,这项工作更是得到了加强。高丹盈说,郑大的老书记、现任省教育厅厅长的蒋笃运,老校长、现任省政协副主席的曹策问,他们的努力为郑大今年拿下9个博士点打下良好基础。
今年2月下旬,郑大新书记郑永扣、校长申长雨上任,新班子第一个会议就是召开申报第九批博士、硕士学位点的会议。这项工作同时在河大、农大等高校铺开。
河大关爱和校长说:“1998年,学校成为博士授权单位之后,我们各个学科有选择有重点地把自己的拳头目标一一定位,从人才梯队、科研项目、学术方向各方面共同朝‘申博’目标努力。”去年下半年,焦作工学院原院长袁世鹰到河大检查重点学科建设时说:“河大调动了全校职工的积极性,人气很旺,我想河大的博士点申报会有很大的突破。”
忘我的“申博”
要拿到学位点,学科建设水平、研究水平、师资队伍情况、科研条件等更是至关重要。新郑大、新河大组建后,学科建设的水平提高了,学科优化了,布局更合理,人员组合更科学,充足的学科条件为今年拿到更多博士点和硕士点打下了基础。
送审的学位点材料属于“干货”,相对抽象,更精彩、关键的东西是形象充实的表述。国内著名眼科专家、郑大一附院80岁高龄的张效房先生了解到自己所在学科要“申博”,不顾年迈,专程到北京等一些高层次院校,去宣传融合后郑大的实力和眼科的优势。
让学校更没想到的是,负责院系党务工作的书记们也和院系主任一起加入到“申博”的队伍中。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城市多所重点高校,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谈到这点,一向平和的河大关校长声音也不由提高了八度。他说,今年评审过程当中,正是四五月份,非典还没结束,各个副校长率队,开车到北京后,大伙儿不住酒店,不上饭店,把充足的食粮和水都放在车上,跟人约好后,见面双手递过材料短聊片刻就拨马而回。
高丹盈说,我现在的感觉是:“向别人学了很多发展举措,真正全面介绍了郑大,即便申报的专业最终没有入围,但这种以学科推介的方式宣传河南高校近年来的变化也很值得提倡,起到极好的沟通作用。”支持的力量
不管是采访郑大,还是河大,说到河南学位点的突破,他们都一再真诚地提到了省委、省政府持续的关怀和支持,用郑大校长申长雨的话说,没有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强力支持,就不会有今天的收获。“你们一定要采访采访咱们省领导。”他一再叮嘱。
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说,为了把这两所龙头高校建成国内一流大学,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据了解,仅以郑大211工程二期建设来说,在今年省里财政很紧张的情况下,李克强书记、李成玉省长还是给了他们1.33亿元的拨款,类似这样的支持还有很多。
蒋厅长还说,在学位申报期间,为了让我省学科建设真实实力能得到充分体现,李克强书记、李成玉省长还分别给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写信,推介河南的学位点。开人大会期间,克强书记、成玉省长还当面拜访教育部领导,汇报河南高校近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
对省领导的支持,郑州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我国耳鼻喉科学科第一个女博士、也是河南第一个女博士董明敏教授也感同身受。她说,为了我省学位点建设能取得重大突破,贾连朝副省长可没少费心,他一年内多次带领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和校领导到北京汇报学校目前情况。作为一个主抓教育的省长,他能伏下身来,做这么细的工作,这让他们参与这些工作的老师都很感动。
今年8月,贾连朝副省长又召集全省22所高校校长,为推动和完善我省学科建设再添一把火。
省里的支持功不可没,相关部门的帮助也不能忘记。
为了让高校能在高层次上取得突破,原省教育厅厅长王日新、现任厅长蒋笃运、副厅长李文成及高教处的同志多方调研,为我省学科建设腾飞搭起了框架。省教育厅除了加大对我省重点学科的投入,还特别启动了省级特聘教授岗位,每个岗位年津贴都达到12万元,以吸引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对于科技厅的支持,郑大的高丹盈也匡算了一下。他说,省科技厅每年通过科研项目立项,都要给郑大投入1600万元的科研经费来支持郑大。
蒋笃运说,如果把学科建设比做一个大树的话,学位点建设、人才引进、人才梯队培养、科研成果都是它上面结的果,正是有了各方的支持、长久的努力,他们才有了今天的收获。
实力的较量
此次我省新增20个博士点,郑大拿到9个、河大6个、农大2个、自主设置专业1个、焦工2个。150多个硕士点则散布在多个高校。
河南一举拿下这么多博士点、硕士点,可能有人会发出疑问,是不是国家“照顾”我们,是不是博士点含金量有所下降?
对此,省学位办主任张光明及几位大学校长都作出明确回答:我们靠的是实力!博士点的拿下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发展时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02年11月发出的《关于第九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新增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数量上要严格控制。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根据申请单位的条件和地区布局,在数量上适度把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审批博士点、硕士点,国家是有严格标准的,不是随便发个票,今天给你10个,明天给他20个。它要求方方面面的专家教授对申报学校及专业的申报与方向进行严格的综合评价,评价人才梯队、科研方向和学术成果,以及相关学科和学校的设备情况,这几个大的方面,足以反映你学科的实力。从第一批到现在第九批,申报数和审批数一直维持在4∶1,国家对博士点的申报总体是控制的。
申报的大致过程是,学校先把材料寄给国家学位办,国家学位办采用无记名的形式将材料送达,请国内该学科十五六个专家进行评审,50分以上为入围,如果第一轮入围分数在80分以上的,将直接采取认定的方法予以确定,50~80分之间的学科再进行第二轮评审,最后再在网站上公示,接受监督。
以实力来说,我省其他高校如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某些单科评审得分特别高,也足以拿下博士点。可是,今年国家对有博士授予权的学校指标非常严格,控制在25个以下,平均1个省不到1个。按规定学校必须先拿到博士授予权,才能被批准设立博士点。由于今年新增的博士授予权单位给了焦作工学院,河南师大、河南科大的一些专业拿到高分却不能被批准,也是一种美中不足的缺憾。
据了解,今年除西部地区,因国家政策倾斜有加分因素外,其他省份均在同等条件下较量。相比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高校而言,我省的成绩不算太突出,但在中部地区,成绩可说是最好的。像郑大的无机化学拿到93分;水木结构工程拿到87.5分,与浙大并列第一;土木结构工程拿到80多分,均在第一轮就征服了专家们挑剔的目光。
此外,今年因为非典,两次评审都是通讯评审(专业术语——记者注),因为只看材料说话,这样对学科的准备要求更严格。我省能拿下20个博士点,也大大出乎了各个学校的预料。
构筑高平台
今年,省委、省政府在描画我省小康社会蓝图时,为我省高等教育建设勾勒出了这样的线条:“扩大高校规模,优化布局结构,加强重点院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尽快把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建成全国一流高校……”而此次拿下数量不少的博士点、硕士点,首先对两所龙头高校意义非凡。
河大校长关爱和说,学位点的多少已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显性标志,有了更多的博士点、硕士点,学校就可以构筑起更新更高的学术平台,就可吸引其他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优秀人才到这里深造、创业。这次博士点增加,首先对优化学科结构意义重大。
郑大副校长高丹盈说:新增博士点后,郑大已拥有18个博士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按学位点数量来看,在全国高校综合排名比较靠前,保守估计应在前60名。虽然我国有55所高校建有研究生院,但我们此次新增了9个博士点后,将肯定超过一些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有了这么多博士点、硕士点,就逼着我们自己招生转型,即不仅培养本科生,更要培养研究生,这就对我们学科建设人及学校的科研有非常高的要求。
此外,这次在博士后流动站的审批中,河南也有不少进步,其中河大拿到3个、郑大2个、农大2个,加上郑大以前的5个、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1个,我省高校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翻了一番。
更让人感到可喜的是,在河南的这次申报中,不管是哪所学校,参与申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都非常年轻,大多在45岁左右。
郑大一附院副院长张水军,国内知名的中青年外科专家,此次,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的外科也拿到了博士点,由于外科是二级学科,这就意味着他下面覆盖的7个三级学科也都具备了博士点资格。他说,正因为有了许培钦、王广田、秦保明、宋乐军、张自强等老师前辈甘做人梯的铺垫,外科才会有今天这么厚的“家底”。
这次申博中,河南高校还在校际间表现出了团结协作精神,也给很多高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退休的大学老校长告诉记者,以前少数人搞内耗害惨了河南高校,而这次能够顺利申请,跟高校间互相支持、信息共享有很大关系,这是质的飞跃与变化。
一向低调的郑大校长申长雨说,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龙头,学位点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郑大近两年来投入3.2亿元用于学科建设,培育龙头学科和特色学科。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的力度,围绕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为学科建设的三大任务,按照全面建设、整体推进、分层支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形成特色这一学科建设的思路,全面提高郑大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说: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将逐步进入到研究生教育大发展时期,倘若没有博士点、硕士点,我们就无从谈起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今天,正是我们拥有了这些学位点的硕果,我们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差距,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前方路还长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近来在视察郑大等省内高校时说,郑大等高校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值得高兴。
对这样的评价,河南高校没有沉醉其中。
郑大研究生处处长董明敏说:我们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清醒,我们离一流大学还很远。目前,我省还没有研究生院,一级学科还只是农大一家拿到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我们的量还不够多等,有了这么多学位点,等于说,框架搭起来了,怎么去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国家同意你有资格招博士、硕士,如果你质量上不去,那就等于把国家学位教育办砸了。抓紧培养研究生质量和进行博士生导师的遴选,迫在眉睫。新一轮的申博又快开始了,如果我们现有的博士点、硕士点质量上不去,那怎样再去申报新的博士点。
河南高校申博之路任重而道远。
如今,河南高校的在校生规模已排在全国前列,多个高校也正在建设现代化的新校区和高水平的实验室。可以预见,几年内,在校园环境、科研条件等硬件建设方面河南的高校将会有很大的变化,此次学位点建设的突破,将让河南高等教育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个地区是否能够腾飞,教育要先行;一个省各项事业要发展,就要靠人才,人才培养主要是教育的事情。让我们欣慰的是,如今各个学校都在忙着发展,有了这种劲头,我省高等教育落后局面得到改变,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