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媒体河大  >> 正文 选择字号【

一位世纪老人难忘的母校情 (摘自《光明日报》2002-11-26)

【新闻作者:时勇    来自: 本站原创  已访问: 责任编辑:    】

并非因为我们是河南同乡才了解他,也不是因为我们同是河大人才熟悉他。翻开共和国的创业史,有多少人会不知道这位跟随周总理近半个世纪,在共产国际中独当一面,在我国外交史上叱咤风云的显赫人物赵毅敏呢?

  赵毅敏1904年生于河南省滑县,1917年考入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35年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世界大会,会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常驻代表留在共产国际工作,并担任莫斯科大学东方分校校长;延安时期,他曾担任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延安大学副校长,还领导支持冼星海同志搞起了《黄河大河唱》,并介绍冼星海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他在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对外联络部任副书记、副部长;后来到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副主任……所有这些不管是在史册中还是在赵老的记忆里都是清晰的。然而,对于八十春秋以前那五年的预校岁月,赵毅敏老人还有多深的印象,这是一个我很想解开的谜。

  2001年11月2日,我专程赴京拜访98岁高龄的赵毅敏校友。上午8点半,我提前来到赵老的楼下,把笔、本、胶卷等都认真检查一遍,才放心地按响赵老家的门铃。一扇热情的门马上就打开了,两位饱经风霜而精神十足的老人热情地让水、让座,秘书忙着作翻译(因赵老的耳有些背,有时要人用笔写或大声传话。赵老风趣地称他们是“二传手”)。我们的谈话内容很快就汇集到了河南大学这个大家共同关心的主题上。赵老把多年来没能回母校一趟看成是一件“很大的憾事”。说到预校生活和对母校的印象时,他眼睛发亮,语音升高,一改前面一问一答的谈话方式,竟滔滔不绝地独自演讲起来,并用他的亲身经历接连归纳出母校的四个特点。他说:“1917到1922年,我在河南大学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读书五年,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河南大学具有优良的传统。第一,她具有爱国主义的传统;第二,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优胜劣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具有开放型的品格,重视外语教学;第四,学校重视师生的体育锻炼,在本省各项体育比赛中名列前茅。”老人就像又回到了当年,又回到了母校。他感慨地说:“我之所以(具有)这么强烈的爱国主义,到法国去搞革命,和河大有很重要的关系。我第一次看到这么一个学校,学生可以选教授。你在教授的名下签了名,他才可以教,如果所有的同学都不在他名下签名,这个教授就算完了。这是(当时)很新的一个办法。外国教师也是一样的,如果学生有意见,(就)下他的课……我的身体比较好些,19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健康老人’,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我参加学校的正式课以后,还参加武术、柔道、足球、篮球,十八般武艺都学。”赵老从学校的学习风气到学生的业余爱好,从同学间的不同政见到教师的种种教诲,话中充满了对母校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时,赵老正在河南留学欧美学校读书。他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集会演说,到商店查禁日货。“那时,我是十几岁的孩子,正在那里(读书),这精神对我很有启发。我们的教师同情我们,当时在课堂上,一个教授来教训我们,结果这个教授哭了起来,因为什么?他认为我们是对的。这场运动对我的影响很大。”他诉说这段历史时,就如同描述昨天刚发生过的事情一样,那神态就像一个义愤填膺血气方刚的青年。突然,他一字不停地背诵起来:“中华,中华,发达!发达!超欧美,兴东亚,千秋万岁,大中华,大中华。”大家都惊呆了,连同陪伴他几十年的老伴,也没有想到他对母校的印象这么深,他的记忆力是这么的惊人。我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无意间已放下了手中的像机。这是82年前一位预校老师的激昂诗句,他若能知道这诗句至今还激励着那位正直的学生,一位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心中该是多么的欣慰。

  谈话中我手中的像机不停地拍,秘书不停地用纸写或大声为我们传话,赵老面对母校的亲人好像有讲不完的心里话。当听说学校正在筹办九十校庆,我正编著一本《河大百年》时,赵老一边让老伴去找他的老照片,一边思索着走到书案前,挥毫写下了“庆祝河南大学九十华诞”和“河大百年”两个条幅,然后语重心长地讲道:“祝河大在新世纪办成第一流的综合性的大学。”大家一齐鼓掌,不仅为这字,为这话,更为这跨世纪老校友百年不变的爱校情。

录入时间:2003-04-03[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