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生撑起一片蓝天
每到新生入学报道的时候,在交费处现场总会看到这样一批人,他们手中拿的不是钞票而是一张通知单,这通知单就是河南大学学生处通过学校“绿色通道”为他们办理的学费贷款票据。为让每位贫困生都可以顺利入校,河大对新生开辟了“贫困生入学绿色通道”。贫困生只需要经过相关程序,即可获得学费贷款。据学生管理科科长万红介绍,“绿色通道”2000年开通,当年就解决了168人的入学问题,总金额达46万元;2001年则为411名同学办理了校内入学贷款,总金额达120万元;2002年则为476名新生办理了150多万元的入学贷款。“绿色通道”不仅仅对新生适用,对于在校生也一样有效。2001年,学校为900余名在校生提供了200余万元的贷款。来自江西赣州的邹华福,由于哥哥身患重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到学校后,通过“绿色通道”,他报名贷了款。之后,学校又给他贷了无息贷款,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如今,邹华福已是一位大四的学生了,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连年拿奖学金,还被评为校级优秀干部。
助学贷款工程是解决贫困生生活和学习的一项重要工程。顺利开展助学贷款工作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重要保障。河南大学于2000年启动了国家助学贷款工程,为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并得到了农业银行开封市分行的大力支持,该行率先为831名学生贷款240万元。两年来,市农行共为河南大学近1300名贫困生贷款370万元,贷款人数与总金额均排河南省高校前列。另外,自1995年至今,河南大学对非师范专业学生实行校内贷款,主要解决贫困生生活费问题。2001年,河南大学为1400人办理了校内贷款,后来有450人转为接受国家助学贷款,总金额120万元。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学生以学为主、诚实守信,并激励贫困生在贫困中奋起。自新生入校,学校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并对贷款学生建立信誉档案,毕业时装入学生档案,随同提交用人单位。归还贷款的时候,学校规定一次性全部归还的学生将被减免20%,毕业后考上研究生者免还贷款,连续3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者免还贷款,获得省级“优秀学生”称号的免还贷款,而对于那些毕业后愿意到国家贫困地区工作者也免还贷款。2002年,在480名贷款毕业生中有90名学生因符合标准而免还贷款,免还金额6万余元。
对于那些确因家庭经济困难,一时难以支付学费的学生,学校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采取减、缓、免的办法保证他们入校学习。2001年,有100名学生缓交学费,有161人免交学费,减免金额37万元。学校还规定,特困生的住宿费全免,贫困生减免50%。另外,每年还有一部分贫困生被减免了教材费。
据学生处副处长王保真介绍,学校针对贫困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措施。学校自2000年设立河南大学特困生基金以来,每年资助800余名特困生。2002年,更有1100人得到了该项补助,补助金额达76万元。学校每年都要拿出30万元资金用于补助那些有临时突发性困难的学生。以实物形式进行资助是解困的另一个有效方式。每年的11月份,为了让那些缺衣少被的学生顺利过冬,学校拿出6万元进行“贫困生越冬补助”,补助贫困学生棉衣棉被。今年更是拿出9万元进行此项补助。到学期结束时,学校还拿出部分资金解决了贫困生往返路费问题。工商管理学院的王玉铭说:“从入学到现在,学校为我们这些特困生提供无息贷款、发放助学贷款、给予贫困补助,冬天到了还赠送棉衣被褥等,学校总是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
在资助和帮助之外,河南大学鼓励学生特别是贫困生以优异的学业获取奖学金,靠自己的勤奋学习自助解困。学校引进竞争机制,扩大受奖面,提高奖学金的额度和覆盖面,专业奖学金由原来的平均90元提高到现在的550元,奖学金的类别也由原来的单一专业奖学金增加到现在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冰熊奖学金、王鸣歧奖学金、华藏奖学金、新苗奖学金等等,并从1998年起设立了新生入学奖学金,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4000元,三等奖3000元。今年河南大学共为各类优秀学生5087人发放年度奖学金380余万元。一大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在获取奖学金后大大缓解了生活和学习上的经济压力。
今年年初,河南大学学生处又设立了医疗补助基金,按照每生每年10元的标准从学生经费中划拨,同时也接受社会捐资,专用于学生遇到意外伤害或者发生重大疾病(如白血并癌症、器官移植等)的情况。该措施的出台,使贫困生住院不再掏一分钱,彻底改变了以往无法解决学生医疗事故等重大困难的状况,这在我省高校中尚属首例。
勤工助学“造血”贫困生 走进河南大学勤工助学中心洗衣部,里面干净整洁,一切都井然有序。在这里,只要花上3元钱就能洗上一桶。一位正在工作的女学生介绍,洗衣机是全自动控制,每洗一桶需要花费时间40分钟。她还兴奋地告诉笔者,在这儿工作基本上解决了自己的每月生活开支,而且也不耽误学习。洗衣房是由河南大学学生处勤工助学科直接领导、学生自主经营管理的勤工助学实体,对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按劳分配、多劳多奖多得的措施。每学期可以安排6个勤工助学岗位,解决6名贫困生的生活问题。
“如果说学校的资助是在给贫困生解困的话,那么勤工助学岗位则是‘造血’工程,它使我们自信、自尊。我就是通过自己双手的劳动而养活自己的大学生。”文学院2001级女同学王凤阁自豪地说。在河大,类似洗衣房的勤工助学实体还有勤工助学楼、游泳池、“求知涯”书报亭、家教中心、摄影部、图书馆等等。勤工助学科科长阮丽芳老师说:“要让贫困生凭自己的能力创造生活,实现自我解困,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
1995年7月份,勤工助学楼竣工后,学校就把它完全交由学生自主经营管理,通过公开招聘的办法使一批贫困生组成楼委会,统一管理勤工助学楼的日常工作,该楼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146个。同年,游泳池改建后开放,也是由学生自主经营和管理,它每年都向贫困生提供几十个岗位,负责游泳池水质、卫生、游客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家教中心,成立一年中,已经为500余名贫困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人均每月收入130元。一大批贫困生通过这些岗位,解决了生活问题,并深受教育。
在建设勤工助学实体的同时,学校还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助研、助教、助管、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如图书馆向同学们提供了管理岗68个,校管处提供暑假门卫岗32个,化学化工学院等单位也提供了一批助教、助研岗。使贫困生工作与学习相得益彰。
自勤工助学科成立至今,学校共投资200万元,扶助贫困生近万名,缓解了一部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业。贫困生标兵代表杨森说:“贫困并不可怕,贫困是一所大学,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只要我们能够用微笑面对生活,自强、自爱,我们就能够从困难中奋起,就能做一个摧不垮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