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媒体河大  >> 正文 选择字号【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8中国开封宋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

【新闻作者:记者 张清俐  来自: 2018-10-26《中国社会科学网》  已访问: 责任编辑:王宏宇 】

10月20-22日,“2018中国开封宋代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举办。“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巅峰时期。在宋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都城开封堪称舞台中心。本次会议旨在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艺术资源的挖掘与阐释,传承和弘扬两宋优秀艺术文化,探索宋代艺术的精神资源。会议以宋代艺术文献、宋代艺术经典作品、宋代艺术考古、宋代艺术交流、宋代艺术与审美为主要议题,聚焦宋代艺术的精神价值和发掘潜力。

  宋代河南地区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美国新英格兰国际交流中心东亚研究所所长李民举认为,北宋河南陶瓷艺术的迅速崛起,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文化地理中心的东移,宋朝文人官僚集团集中在洛阳和汴京之间,他们的艺术品位和购买能力,是促进陶瓷艺术提高的前提。其次是悠久的陶瓷文化传承,南北朝以来,河南陶瓷业就有了较快的发展。由于技术与文化的积累,再加上北宋飞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刺激了陶瓷艺术的兴盛。最后是陶瓷科技的发展。煤炭的开采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耐火材料的使用提高了窑炉的耐高温能力,在高温下的氧化与还原气氛转换,为高级陶瓷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因《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而闻名于世,同时,他也是宋代表现龙舟竞渡题材的开创者,其创作的该题材代表画作《西湖争标图》卷却在历史上遗失,留下无尽悬念。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研究发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卷和《西湖争标图》卷是互有联系的姊妹卷,前者必然会反射出与后者之间存在着对应乃至对比关系。通过研究后人同类题材中的张氏摹本即元人《龙舟夺标图》卷,可以寻求《西湖争标图》卷的表现内容和布局等,间接地探知张择端最善于层层铺垫出高潮情节,对具体事物的细节给予精准、真实的刻画,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张择端最擅长用对比的艺术匠心:他在《清明上河图》卷里巧妙地揭示了开封城因缺乏军政管理造成迭出不穷的社会混乱,并揶揄了画中的官员和军卒。显然,并不是当朝者缺乏管理社会的能力,而是他们对社稷的管理多集中在朝廷的奢华享乐上,在《西湖争标图》卷中表现出宋廷严格地掌控竞赛程序和游戏规则,一切均在井井有条的秩序和法则中展开和结束,与《清明上河图》卷街肆里种种管理失控的败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足以使今人更深刻地认知《清明上河图》卷的思想内涵。

录入时间:2018-10-29[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