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专题  >>  大河报:梦想河大--学院系列报道  >> 正文 选择字号【

《大河报》新闻与传播学院:这里培养的是“船头瞭望者”

【新闻作者:记者 盛夏 实习生 何中生 文 记者 李康 摄影   来自:2013年06月18日 《大河报》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王宏宇   】

阅读提示 |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传院),就是一个“瞭望者”的摇篮。

一座高水平的实际操作舞台

既然培养瞭望者,就只能于风雨中训练他们鹰一样的眼力、精准的判断力和及时预警的能力,这就需要实际操作。新传院示范教学中心,便是一座高水平的实际操作舞台。

“示范中心面积1700平方米,仪器设备1403套,教学设备配置水平已达到国内新闻传播院校的较高水准,已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为6个本科专业开设22门实验课程。它由若干个实验室构成,设备价值将近1400万。”新传院院长李建伟说。

记者走进新闻播出训练室,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摄像机、提词器、主播台、冷光源,一应俱全。

房间小,但设备价值几十万,有索尼导控对口、摄像机、录像机,调音台,以及DY3000非线性编辑机和字幕机等。再走进新传院上百平方米的演播厅,更让人吃惊了。它两层挑高,设备专业,配置华丽,和电视台演播厅一般无二。

“我们的学生,拍摄、编辑、制作、播放、主持、采访,样样都做,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办家电视台。学校活动现场直播,也由我们自己完成,3个机位,加上摇臂,有5个机位。”副院长强海峰说。

“王立群,上央视《百家讲坛》要用录像,由我院学生录制,送央视后顺利通过。全校各专业申报国家级项目和教育部的视频资料,包括国家级团队项目等,也多是学生操作完成的。”院长李建伟告诉记者。

教学中心里,还有编辑出版应用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各有60台电脑,报纸编辑、模拟书制版课在这儿上。广告设计专业课,广电专业的电视视频软件、音频视频编辑课也在这儿上。

学院开设有广告专业,设有专业摄影室,各种型号的相机,各种柔光、散光、反光灯等一应俱全。

精良设备,优秀教师,使得建院仅十年的新传院,硕果累累。

“两手抓”,十年实现华丽转身

2002年,河大在河南首建新传院,它也是全国第一批成立的新闻学院之一,比北大新传院还要早一个月。

李建伟说:“建院之初立下壮志:十年拿到博士点。2012年,我们拿到‘跨文化传播二级博士点’。”

学院十年完成的,不止这些。十年过去,新传院已有正副教授25人,博士数达到20人。共设6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点。专业之齐全,超过北大、清华、武大。

新传院的编辑出版专业全国领先。全国新闻与传播高等教育研究会下设5个分会,其中4家分会会长都是全国重点大学的,编辑出版学研究分会会长则是河大的李建伟。

十年过去,据2013年教育部全国学科最新排名,河大新传院排全国第19。排在它之前的全是全国重点。

十年过去,学生从第一届200多人,发展到在校生1577人。

十年过去,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本科生考研,2004级广电班,54个人考上34个,其中一半学生考上“985”高校。

中科院新闻所招博士研究生,连续三年,都是河大新传院学生考全国第一,中科院新闻所所长还专程到新传院考查。

新传院的快速发展,除了有一个好的党政班子外,“得益于有好的发展方向,即以编辑出版为中心,以广播电视广告为两翼”,也得益于院班子的办院思路。“班子就抓俩事,一手抓人,一手抓钱。”李建伟道。

抓人,是因“人才是强院之本”。2005年,院里引进了第一个博士张举玺。张举玺,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博士,南方日报报业驻莫斯科首席记者。理论与实践皆优。

“他夫人是郑大的,先给他抛橄榄枝。我们凭借真诚和优厚条件,把他抢来了。”李建伟道。张举玺来后,担任校级特聘教授、河南大学传媒研究所所长,成绩突出。

班子“抓人”,还培养人。“我们用五年时间,把所有青年老师送到‘985’高校进修一年。还有十几个博士,学院又将他们送到中科院、广东出版集团等地读博士后。新传院鼓励老师出国进修,王鹏飞,曾到牛津大学出版中心学习,还有老师正在哈佛学习。”李建伟说。

“抓人”“培养人”,使得学院各专业都有几个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十年拿到10项,主要是学术带头人拿到的。

班子“抓钱”,有钱才能请专家讲学,新传院每年有20场左右高水平学术报告会,每个月将近两场。

班子“抓钱”,因为有钱,学生才能频繁出去比赛,以赛代练,成效卓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世界杯”全国高校校园主持人大赛中,刘雯获全国第一。CCTV全国高校主持人大赛中,河南大学代表队获中原赛区冠军。2011年,首届全国编辑出版专业大学生辩论赛决赛中,王玉赢得“最佳辩手”奖。

2011年,第六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中,新传院有6部作品获奖,《心净界》夺大赛一等奖。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中,王萱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勇夺最高奖项,获奖金5万元。

新传院里的“三剑客”

新传院编辑出版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为“中原学派”。宋应离、王振铎、张如法是“中原学派”领军人物。

1984年之前,受“编辑无学”思潮影响,全国高校并无编辑学课程。1984年,胡乔木向教育部建议,“应在北京、复旦、南开开辟编辑学”。1986年,宋应离在河大学报开辟“学报编辑工作论坛”栏目,新学科由此肇始。

1986年,河大招收了我国第一届编辑出版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全国专业编辑们十分兴奋,报了110人,招了5个。自第一届至今,该专业培养研究生300多人,他们多成为全国编辑学骨干。

宋应离先生,今年已80岁,他慈眉善目,一派祥和。他是中国最早从事编辑学研究学者之一,所著《中国大学学报简史》是中国第一本学报史研究著作,《中国期刊发展史》把期刊两百年历史作一系统梳理;他写的《中国当代出版史料》,从1000多万字资料中,筛出320万字成书。

王振铎先生是我国编辑学理论创始人之一。他起步早,见解深刻,不同凡俗。他的“文化缔造编辑观”,在全国出版界引发一场五年大讨论,对编辑理论提升起到很大作用。

张如法先生治学严谨,有开创精神,改文章不厌其烦。所著《中国编辑社会学》,从社会学角度看编辑史,深入独特。

三位先生堪称“三剑客”,从历史到理论再到实践,以其全方面成就,领军“中原学派”。

播音主持“绽放全国”

任鲁豫、郭黎茹、齐丽,CCTV上的这些面孔,出自这个学院。

马晓红、崔晓静、韩佳、钱琳琳、翟蕾、管媛、李京京,HNTV上的这些面孔,出自这个学院。还有广西、广东、陕西、湖北等地电视台,也都有新传院的毕业生。

新传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03年即拿到本科教学资格,仅晚于中国传媒大学。

自2003年起,新传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李晓华老师,从河大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中传媒前身)读硕士,毕业回河大后,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始人之一。后来被中国传媒大学聘走,担任该校播音主持学院院长。他把“铁塔牌”精气神,带到了全国播音主持界的头牌大学里。

连续八年,全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统考都设在河大新传院,它有力量设备,又能够组织严密,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新传院新闻系,一样英才辈出。它厚基础,宽口径,强调文字功底的厚重扎实,对学生就业和后续发展极有好处。新闻系主任郭奇说:“河大学生,好用耐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比较敦厚慢热,很有耐力,深得各大媒体好评。”

全国重要纸媒如人民日报、检察日报、南方都市报等,都有河大新闻专业学生的身影。

走进新传院,这里有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新闻与传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新闻与传播学,有河南省优势特色专业编辑出版学,它像一枝奇葩,盛开于河大。

录入时间:2013-06-18[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