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专题  >>  2013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我校代表委员新闻专题  >> 正文 选择字号【

《人民网》娄源功委员:以“教育公平”促中西部地区社会发展

【新闻作者:无   来自:原创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刘旭阳   】

人民网3月3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提出,以“教育公平”促中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娄源功委员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并已严重影响到了教育公平、社会和谐,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整体提升更是造成了严重影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调整优化优质高等教育区域布局,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已经迫在眉睫。

“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应该引起重视。”

娄源功委员向记者介绍说,我国中西部地区共有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土面积832.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86.6%;人口7.16亿,为全国的59.1%,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受经济基础、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中西部地区与率先改革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打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科技与教育的布局,在中西部地区同样不均衡。目前,我国39所“985”高校、112所“211”高校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中西部地区省份一般只有2-3所,有的省区甚至只有1所。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一样,多数重点科研机构的布局分布也不合理,中西部地区总量偏少。以中国科学院为例,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四个城市中,就有中科院系统研究所71个,而中西部地区的河南、内蒙、宁夏、贵州四个省中,却一个也没有。

娄源功委员认为,这种实质上的不公平布局,不仅影响着中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制约着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也必然影响全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增长。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教育公平、社会和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无从谈起。以河南省为例,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河南在支撑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河南拥有一亿人口,占全国的十三分之一,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艰巨、潜力巨大,能否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持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关系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成败,高等教育责无旁贷。

然而,河南高等教育目前的情况是,由于诸多原因,作为拥有一亿人口的大省,河南没有一所“985工程”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与河南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历史欠账颇多,难以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科技和教育是已经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的短板,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河南人均财力在全国处于后进位次,发展高等教育确实迫切需要中央政策的倾斜,需要教育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科学认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逐步完善重点科研机构的布局,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是加快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

娄源功委员认为,加快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应该从三个方面探索。首先是要科学认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实施中西部地方高校振兴计划过程中,对那些办学历史长、学科水平高、社会贡献大的地方高校赋予应该的名分,并根据实际给予其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使其在提升经济后发省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是要逐步完善重点科研机构的布局。在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防科技创新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国家重点学科申报,“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研奖项申报等方面,给予经济后发省区更多的倾斜支持;三是探索新型管理模式,加强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管的运行模式。将省部共建高校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省部共建,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办学经费。省部共建地方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研究生招生计划、学位点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接受教育部和省政府的双重领导,加强教育部对省部共建地方高等学校的管理与指导。

“我们期望通过实施中西部区域高水平大学国家战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实现高水平大学和国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协调布局,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为实现教育公平,加快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建设富裕民主开放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突出贡献。”


录入时间:2013-03-03[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