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速递  >> 正文 选择字号【

中科院吴世康研究员到校作学术报告

【新闻作者:申芳 许珊珊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刘春霞   】

应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11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吴世康研究员,在科技馆二楼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表面等离子共振与倏逝波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

吴世康研究员首先从Plasmon(等离子振荡的一个量子)的定义入手,引出报告会的主角SPR(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即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并简要介绍了SPR技术的发展历史,发生原因及其重要性。SPR现象发生在金属涂层上且金属薄膜上的等离子体被限制于金属与介界面上。等离子体共振频率与电场的取向有关,如横向电场和纵向电场。对于在全反射条件下,第二介质中出现的电磁波称为倏逝波,倏逝波具有行波性质,它的强度随距离而指数衰变。接着,吴世康研究员详细阐述了倏逝波在生物、化学领域内的应用,如可用于活性细胞膜的研究,化学灵敏检测器件等。倏逝波与SPR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在棱镜的反射面上涂一层薄的贵金属涂层,通常是以金为薄层,于是所产生的倏逝波就可以和金属相作用,在合适的条件下就会出现表面的SPR现象。

吴世康研究员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讲座引起在场师生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的极大兴趣。

    录入时间:2006-11-09[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