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5日下午,我校在新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学习“当代孝子”张尚昀事迹座谈会。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文山主持会议,校学工部部长张顺利和校团委等有关部门人员及30多名学生代表围绕“当代孝子”张尚昀背着妈妈打工求学的感人事迹进行座谈。
座谈会气氛热烈,学生代表踊跃发言,生命科学学院的戚欢、法学院的党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岩、文学院的刘海山、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郭中凌等15位同学先后发了言。大家认为,张尚昀为了照顾患病的母亲,背着母亲去打工,把收入全部用于为母亲治病;他不仅照顾母亲恪守孝道,还坚持学习,在他身上体现出了孝敬父母、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在当代孝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对父母养育之孝,另一个是对国家尽忠,对工作忠于职守。张尚昀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不但做到了对母亲尽孝,而且对社会回报,对他的学业没有放松,这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追求卓越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作为河大学子,就是要通过张尚昀感人事迹的学习,回报父母,回报社会。要通过努力学习,为建设一流大学而努力,为中原崛起而奋斗。
张顺利同志在会上详细而全面地阐述了“孝”的内涵、历史演变和现实意义。他说,“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仍有极大的积极意义。弘扬孝道,能够促进家庭美德建设,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扬传统美德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有利于全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校团委副书记裴强在会上谈到,从张尚昀面对磨难顽强拼搏、不轻言放弃、勇于承担家庭重任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孝”、“贤”品质和美德。张尚昀的事迹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强烈反响,也应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一是从某种角度上说明在我们的社会上存在着这种“孝”德的缺失;再是从张尚昀身上应受到什么样的启示和教育,应是当代大学生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李文山同志最后作了总结。他说,张尚昀是同学们的同龄人,他那孝敬父母、自强不息的崇高品质深深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从多个角度交流了看法,对于我们宣传、学习张尚昀很有意义。他希望大家以张尚昀为榜样,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争做栋梁,努力成为新世纪合格的大学生。
7月13日,我校的10余名师生,专程赶到郑州看望本张尚昀和其妈妈。几名“境界”剧社的师生表示:“要把母子俩的故事编演成剧,演给同学们看!”
今年23岁的张尚昀是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山前姜庄村人,从记事起就没有见过爸爸,妈妈和外祖父、外祖母含辛茹苦地把张尚昀抚养成人。2000年,张尚昀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长春税务学院。在他踏进长春税务学院校门的第二个月,小昀妈妈意外摔伤,脑震荡并落下后遗症,生活渐渐不能自理。2001年7月,19岁的张尚昀申请休学,开始到郑州等地打工,挣钱给妈妈看病。2002年春,小昀的外婆不幸去世,家里就剩下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为了能打工挣钱给妈妈看病,又能照顾妈妈、顾及学业,2002年春天,张尚昀背起妈妈踏上了前往长春的路途。
2001年5月,他返校后,全班同学自发给他捐款1000多元,而他只收下了200元。长春税务学院破例允许他在校外自学,然后到校参加考试,完成大学学业。无论走到哪里干活,张尚昀带着妈妈,背着书包,白天一闲下来就看书,晚上安顿妈妈睡下后继续学习。在自学的情况下,张尚昀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多是优秀。参加长春税务学院6个学期的考试中,有5个学期的成绩让他得到了学校的奖学金。
张尚昀背着妈妈打工挣钱给妈妈治病的事迹被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同时也受到了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的高度赞扬,称赞他为“当代孝子”,号召全省人民增强“努力工作、孝敬父母”的优秀道德品质,让文明之风在中原大地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