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03年工作回顾
2003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落实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把河南大学建设成文理基础雄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和衷共济,开拓创新,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基本建设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推动学校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狠抓“五重”建设,高层次突破取得重大进展。
学科建设在大学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我校现有13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校级重点学科,9个校级重点培育学科。我们按照“211工程” 建设标准,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科建设,使之与重点科研机构、重点科研项目、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确立了全面推进、分层建设、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一年来,学校投入2400多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省、校两级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在第九次学位点申报中我校获批博士点6个,硕士点3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个,同时争得博士后流动站3个。
经过几年的建设,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被确定为省重点实验室,进入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行列;两年共获得省部共建实验室项目建设资金1600万元;一批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校级重点实验室,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学校进一步加强了重点科研机构的建设。河南省唯一的 “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在我校建立,得到600万元的重点支持;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我校中标建设,成为我省由高等院校承建的第一个省级工程中心,目前该中心的规划已经完成,已建成中试车间并投入试生产。获批“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3个河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申报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和办刊质量稳步提升;出版社不断深化改革, 今年完成销售码洋7000余万元,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出版选题正在运作之中。
我校今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继去年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获863国家高新技术项目之后,今年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作为主要参与单位承担了国家973科技攻关项目,获批经费300万元,在重大项目申报方面有了可喜的突破。同时积极引导科研人员主动争取横向研究课题,推广转让科技成果,获得约300万元的经费资助。学校组织科研人员申报各级各类奖励,获得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26项,省实用社科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2项。学校投入50万元的校内科研基金,资助青年教师的科研活动,并修订了《河南大学关于加强学生科研的若干意见》,为学生参与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在首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节中,我校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8个、鼓励奖15个,总分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3项成果获三等奖。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第二批省特聘教授4人已正式上岗,第二批校特聘教授有6人受聘。推荐5位同志作为新一批省特聘教授候选人,推荐4人作为省“555”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推荐5人申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修订了《河南大学关于高层次人才待遇和管理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今年回校博士(含博士后出站人员)28人,从国内外引进博士7人、教授4人,考取定向、委培博士生42人,目前我校有博士288人(含在读)。有28人晋升正高, 78人晋升副高 ,110人晋升中级职称。
二、深化综合改革,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学校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动力,按照评估体系涉及的内容和指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启动面向新世纪的教改工作,修订学分制学籍管理条例,实行学分制的学生全部通过上网选择所修课程;拓宽专业面,开设双学位和辅修专业33个;评选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制定多媒体教学的管理和规划方案,加大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圆满完成语文、外语、历史、政治、地理五个学科的高招评卷任务,评阅试卷总量比去年增加20多万份。在全省艺术教育工作检查评估中,专家组肯定了我校艺术教育的成果,并一致认为我校在全省高校艺术教育中处于领先地位。组织开展了“弘扬高尚师德”系列活动;3位教师荣获省级教学名师奖。
今年是我校招生规模最大的一年,也是首次全面实行网上录取的一年,在坚持按重点线录取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本科生扩招任务,计划招生7927人,实际招生8200人,比去年增加了1160人,增幅为16%,生源来自2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招收博士生17人,硕士生650人,比去年增长40%。招收来自韩、日、美、越等国的留学生240人。招收成人教育学生6300多人。民生学院首次招生170人,国际教育学院招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230人。大力开拓就业渠道,组织召开各类招聘会100多场,投入70多万元建成700平方米的就业市场,有力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
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办法,学校与各单位签订责任书,进行宏观指导,分层管理,整体考评,加强监督,较好地理顺了学校与各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实行了干部任前公示、新任干部试用期、行政干部聘任和任期制等。
按照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会议精神,逐步将后勤社会化改革推向深入,从日常管理、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着手,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服务技能;开展优质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制定校办产业改革的初步方案,加快资产重组和企业改制步伐。改善了接待服务中心运营条件,尽力保证新老校区之间的通勤。
三、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扩大学校影响。
我校组团访问了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与8所国外高校结为友好学校;有55人前往1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为优化我校的办学结构,积极促成护理学院23名学生成功赴新加坡就读。大力促进双语教学,聘请长期外教14名,短期外教20名,除进行语言教学外,还为医学、管理、生命科学等学科引进急需的专家。我校被国家外专局评为“全国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先进集体”。接待各国和地区的来访100多人次。河南省对外汉语教学与师资培训中心、国家汉语水平考试考点(HSK)在我校建立。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联合办学,并正式招生;其他与社会投资集团合作办学项目也进展顺利。
学校安排40万元学术交流基金,资助教师开展学术交流,资助在我校召开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先后有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其中有院士20多人。召开了“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团河南大学报告会、“全国生物芯片技术研讨会”等多次学术会议。
四、加快新校区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新校区建设在全校师生的关心和指挥部一线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一期首批5个组团13.2万平方米的建筑如期完成,7个学院近万名师生顺利迁入;一期工程的第二批建设项目年底前后将陆续竣工,二期工程也即将开工。新校区一期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从理念到程序到管理,都按照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进行,其内在质量、使用效果及建筑风格,都获得了有关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好评。新校区一期工程的建成,及时地解决了我校因扩招带来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扩大了我校的办学空间,成为学校上层次、上水平、重铸辉煌的新起点。同时,加大老校区的改造力度,拆除后排房、河东区等影响校容校貌的危旧建筑,完善基础设施,进行绿化美化,校园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显示出河南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蓬勃生机。
逐步理顺校院两级实验室管理体制,成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打破仪器设备的单位所有制。投入4400多万元采购各类设备4222台(件);改善基础实验室的条件,19个基础课实验室通过教育厅的评估验收。全校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比1998年增加了4倍多。投入800万元完成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了新校区网络开放实验室,实现校园网络的多校区联通;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保证了校园网的安全畅通。新建多媒体教室40个、语音教室6个;建成了新校区广播系统、部分体育设施等。投入7000多万元购买仁和公寓、铁三公寓的产权;投入2000多万元改善学生的住宿和生活条件,经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我校6个学生食堂、17栋学生公寓全部达标。
五、师生同心,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
今年春季,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和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广大师生员工顾全大局,沉着应对,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构筑起严密坚实的抗非典防线,培育铸造了新的河大精神,确保了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了学校大局的稳定。
六、以人为本,强化管理。
在重视科学民主决策和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大督办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力争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学校的民主管理取得新的进展。加强财务管理,加大对教学科研的投入,确保学校人员经费和重点项目资金需要。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协调各家银行降低贷款利息,为学校节约利息开支200多万元。实施校园缴费“一卡通”,彻底解决我校收费工作的难题。组织开展“情暖校园”帮困助学活动,有441名贫困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提供9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筹措各类资金近千万元,用于特困学生的救助。加大校园综合治理和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淮河医院、一附院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并较好地完成了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校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附中、艺术附中、附小和幼儿园不断强化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年来,我校在提高办学层次方面取得历史性的突破,这是全校教职工生多年来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结果,是我们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取得的重大进展,是河南大学优秀办学精神的体现。今天的成绩必将载入河南大学发展的光辉史册,成为我们展示给历史、留给后人的一个亮点。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与全国一流高校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在迎接教育部组织的本科院校教学水平评估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的办学经费仍然紧张,还贷压力增大;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还需要大思路、大手笔;我们的科研工作基础还十分薄弱;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我们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更新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前进中,依靠加快发展来加以解决。
关于2004年的工作
今年7月,我校召开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我们将分两步走,用近20年的时间,把河南大学建设成为文理学科基础雄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大学,实现建设全国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2004年的工作要围绕这个目标来组织实施,目前,学校正在抓紧制订工作要点,我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落实第八次党代会精神,齐心协力加快学校发展。
当前,河南大学正面临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从全国形势来看,高等教育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高校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良好时机。在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再次明确强调要把河南大学重点建设为国内一流大学。河南大学第八次党代会就这一目标制订了“两步走”的战略,提出了具体的措施。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人文环境建设,经过广大师生多年的卧薪尝胆和奋力拼搏,河南大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为今后的建设和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必须珍惜这个历史机遇,加快步伐,努力实现新的跨越。2004年,省委省政府将召开全省高教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高教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充分调研,抓紧论证,尽快制定包括学科建设、校园建设等在内的各项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学校的建设绘制长远发展的蓝图。
二、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高层次突破。
学科建设关系到学校地位、声誉、吸引力,乃至生存,是学校工作中的“纲”。要按照“211工程”标准,强化优势,突出重点,培育新兴,鼓励交叉,加强融合,强化特色,制定河南大学学科发展规划,保证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参照,正确估价和分析我们的学科现状,找出差距,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协调好与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机构、重点科研项目、重点人才的关系。加强领导,整合优势,对照条件,苦练内功,逐一解决学位点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争取下一轮学位点申报完成硕士点总数达三位数,博士点总数达两位数,一级学科取得零的突破的总体目标。加强省校两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按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标准,建设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加大对发展前景广阔、建设态势良好的分子与细胞生物技术实验室、现代光学实验室和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三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使其尽快具有申报省、部重点实验室的实力和条件。继续遴选和培养形成一定科研梯队、具有一定科研实力的校级重点实验室,使其尽快早出成果,早出人才。抓紧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使其尽快成为我省纳米材料研究开发、成果培育、实现产业化的基地。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关系,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做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申报工作。加强信息交流和对外合作,做好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寻求并研究影响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应用课题,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切实强化科学研究工作,推动我校科研体制的改革,充实、扩大、建立省、校、院三级科研机构,在鼓励更多的教师在科学研究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的同时,逐步增加科研专职人员的配备。加强学术交流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营造更加浓郁的校园学术氛围,促进我校学术事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全面推进河南大学人才培养与建设立体工程,成立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人才建设专项基金,做好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引进、稳定和管理工作。继续增加校级特聘教授岗位。在招聘和选拔省、校特聘教授人选的同时,启动我校“黄河学者计划”,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校工作。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在全校范围内组织遴选第二批优秀学术群体,选拔、培养200-300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通过第二批优秀学术群体的培育,优化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构筑我校人才基地;同时创造条件,加大力度培育名师,争取近年内使我校两院院士的申报工作取得零的突破。
三、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完善学分制改革,利用弹性学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成长环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的四六级英语通过率,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和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大力提倡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试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教师多开设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要求高职称教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继续评选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重视研究生、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本科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尽快建成毕业证书网上认证系统。
推行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理清学校和单位、部门间的管理关系,科学定编定岗,严格考核制度,完善分配办法。加强人力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有计划地扩充教师队伍,合理调配和使用师资。
认真总结后勤社会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按照《河南省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实施细则》的要求,建立起新型的后勤保障体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益。根据上级要求,界定新的后勤社会化范围,努力推动其改革进程。
加强对外宣传,重视招生咨询,改革高招方式,保证生源质量,稳步扩大本科生规模,增加跨省市协作招生的数量。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争取2004年的招生数量比今年翻番,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3000人;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研究生院的筹建步伐。进一步强化成人教育管理,提高办学层次,适度扩大成人教育学生的招生规模。发挥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的作用,与大型企业和全国大的人才市场建立友好协作关系,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一次性就业率。
四、拓展办学空间,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切实加强质量监督,加快建设步伐,保证新校区新建项目如期开工,在建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完善新校区建设协调机制,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要充分听取使用单位的意见。做好学校机关和有关院系的搬迁准备工作。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按照规划,搞好新校区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根据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的批复,按照新增在校生15000人的规模,启动新校区扩建工程,在新校区以西再征地2600亩。实行一次征地,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抓紧规划,尽快启动新校区家属区建设项目,首批建设1000套左右住房,改善教职工的居住条件。继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校园改造的品位,尽快制定和落实中心校区与铁塔公园的共建方案。处理好几个校区的功能分工,合理制定出所有校区办学资源的调整、分配、使用的总体和长远规划,积极推进办学资源的有偿使用工作,使现有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涉及的内容和指标,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力争使各项指标都达到A级标准,促进教学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优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软硬件环境,重视文献资源建设。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制定设备购置规划,不断更新教学、科研仪器。加强对外合作,将我校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列入全国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提高使用效率。抓好校园网建设,使之尽快进入职工家庭和学生宿舍;加大教育软件、教学课件等教育资源库的研发力度,加强学术研究环境建设,为教学、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方便的学术交流环境。
五、加强教育合作与交流,拓宽办学渠道。
继续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寻求国际科研课题的合作研究,鼓励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安排好出访和回访,抓好各种协议的落实。改善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增加招生数量。强化质量意识,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民生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的对外影响,争取更多的招生名额。积极开拓国际教育渠道,创建一批新的合作项目,实行联合办学。申报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和硕士学位点,力争成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考点,积极申报境外办学资格。继续创造条件,申报雅思英语考点,争取在我校建立俄语国家水平考试(中国)中心。
六、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各项管理。
依靠科学的管理、民主的决策、良好的机制增强教职工生建设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完善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在落实上下大力气,切实保证学校的决策令行禁止。大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学校各部门都要从大局出发,创新思维模式和工作机制,学习先进经验,改变管理方式,切实把增强服务意识放在首位。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创造积极、健康、向上、开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制度的实施,逐步增加校务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发挥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和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好校学术委员会的职能,进一步强化专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发挥我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为学校发展谋求支持。实施“温暖工程”,加大对全校师生的人文关怀力度。
积极探索大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切实抓好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咨询,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大对特困生和困难学生的补助力度。
开源节流,集中财力保重点。科学编制收支计划,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教学科研和新校区建设经费。大型项目支出要科学合理,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合理使用银行贷款。拓展融资渠道,开阔工作思路,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教育。重视资金投入收益,勤俭办事,反对铺张浪费。
加强监察和审计工作。充分发挥招标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严格对新校区建设及其它基建项目、仪器设备购置、维修工程和大额支出的审计与监督。
各位代表,同志们,在河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充满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必须抢抓机遇而不能丧失机遇,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而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必须有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河南大学的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当前,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形势催人奋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校第八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全体上下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维护团结,倍加珍惜时间,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力争在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高潮中,大力推动河南大学的建设继续取得辉煌成就,实现河南大学的振兴,共创河南大学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