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26日,应我校文学院之邀,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刘勇分别在文学馆二楼报告厅作了两场精彩的学术报告。
吴福辉教授围绕“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写作问题”的主题,以张爱玲为代表的“海派”作家的典型作品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研究性阅读的思想和方法,并强调了细节记忆及宏观把握对于阅读的重要性。他指出,读书上要探源,下要向深层次挖掘作品的意义,要全面了解作品的相关情况。最后,他结合自己在大学时的读书经历,对同学们提出“珍惜时间,多读好书”的希望和要求。
在“中外文化背景下的五四文学”的讲座中,刘勇教授重点讲解了近代文学研究的有关问题,“文本研究是文学研究的基础”,他强调,必须要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悟,从而将文学真实与艺术真实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刘勇教授说,文学史重构要以基本逻辑和实践为首要任务,并严格界定文学范畴。随后,他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典例,突出了文化的独特价值,使在场师生受益良多。
吴福辉,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初步成熟》、《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等。
刘勇,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副主编。先后出版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等学术著作,主编多部高校教材,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