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8日和9日,在我校参加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西方哲学史》教材研究编写组学术研讨会的中山大学现象学研究所所长倪梁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志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教授应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之邀,在我校金明校区图书馆二楼会议室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校常务副校长赵国祥、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主任吕世荣分别主持了报告会。
赵国祥表示,各位教授在哲学领域都颇有研究,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掌握学术研究方法,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潜心钻研,推动我校哲学学科建设和发展。
8日晚,倪梁康教授作了题为“意识现象的问题与方法”的报告。在简要介绍了什么是意识哲学和胡塞尔的“哲学就是反思”的观点后,倪教授指出,“时间和存在”是最具哲学性的问题。他通过对佛教语言“身业、语业、意业”等词语的详细讲解,表达了意识哲学为语言哲学基础的观点。他还提出了横向的和纵向的两种意象性反思方法,并强调横向的意象性反思方法以描述的语言表达意识结构,是分析意识现象最主要的反思方法。
随后,在“‘白天看星星’——海德格尔与老庄”的报告会中,张志伟教授从“此在与存在”、“海德格尔与老庄”、“知其白求其黑”、“语言是存在的家”和“白天看星星”五个方面对主题进行阐述。在对海德格尔存在问题和此在的本性等观点作详细分析后,张教授表示,海德格尔的思想与老庄思想的碰撞不是偶然的,老庄的道家思想对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以海德格尔《论真理的本质》的演讲为例对“白天看星星”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认为人不应固执于显示的东西之中,应该用有死之人的思想让自身投入深深源泉的黑暗中,以便在白天看到星星。
9日上午,韩震教授围绕“西方后自由主义思潮述评:从自由主义到社群主义”这一主题,简要介绍了自由主义的发展及其局限,并结合大量的事例分析了社群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和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问题。他认为社群主义包括社会本位和历史生成的人格形而上学理论、强势民主理论、相对主义道德观、对激进女权主义的反思等观点。最后他对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前景作了展望。
教授们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讲解把高深的哲学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丰富了广大师生的专业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