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体育学院之邀,人民教育出版社研究员耿培新、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爱杰分别于11月19日和21日,在该院电教室作了三场系列报告,并受聘为我校“铁塔讲坛”学者。
19日上午,耿培新以“我国中小学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课程改革”为题,用大量数据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能、体质不断下降的现状,揭示出倒三角的家庭结构和体育课程的不合理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他强调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育人为宗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综合对比分析我国和日本、澳大利亚、德国体育教学的差异后,他指出,学习、吸收、创造才能适合我国学校体育实际,而我国体育教学应以体育知识、技能为学习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追求健身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21日上午,刘爱杰以“当代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进展和趋势”为题展开论述,辩证分析了在运动训练中疲劳与适应的关系,综述了生物适应理论由传统的超量恢复发展到疲劳与适应对抗统一的动态发展历程。他指出,运动训练的实质就是“刺激—疲劳—适应”的循环往复,只有结合减量和板块周期两种训练模式才能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21日下午,刘爱杰针对“竞技体育的本质是动作”这一理念,结合大量图片亲身示范,给大家介绍了标准的动作功能测试帅选工具即FMS标准,论证了动作决定素质,动作表现素质的观点。他鼓励大家首先练好最基本的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彻底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改变我国的体育现状。
耿培新,现任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部主任,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等。
刘爱杰,中国赛艇协会副主席、中国皮划艇协会副主席,发表《辽宁省水上竞技运动发展研究》、《我国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思考》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等著作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