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美国州立大学儿科系主任Bonita Stanton 教授在教科院一楼报告厅,以 “青少年与其有意识的行为转变是否矛盾”为题,作了一场学术报告。来自美国霍布金斯大学的孔艳博士为其担当翻译。教科院2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报告。
报告一开始,Bonita教授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增强、抽象思维的出现、自主性的发展等特征谈起,指出了当代青少年的任务以及面临的种种威胁;而后她列举出大量调查图表和研究数据,具体介绍了美国社会中青少年的吸毒、饮酒等危险性行为。谈到如何有意识地改变青少年的行为时,Bonita教授说这些干预行为应该是拥有理论基础和足够时间长度,一系列互动的具体实践行为;需要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实施;同时干预中要关注文化和社会压力,强调个人价值与团体规范。最后,Bonita教授提出利用大众传媒、父母、医生等多种关系途径,都有益于青少年危险性行为的转变。
报告会后,教科院刘志军副院长向Bonita教授赠送了河大金色标牌和宣传册,代表该院答谢Bonita教授精彩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