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速递  >> 正文 选择字号【

孙先科教授谈“人物关系原型中的‘三角结构’及意义生成”

【新闻作者:郭文强 张海森   来自:本站原创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刘春霞   】

“文学创作以人类生存的基本经验为基础,而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经验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原型中的‘三角结构’是文学创作中的基本原型之一……。”5月26日下午,科技馆二楼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孙先科教授受校统战部党派办公室邀请,为300名师生做了一场题为《人物关系原型中的‘三角结构’及意义生成》的专题讲座,报告会由民盟河南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张一木主持。

孙先科教授为讲述了古今中外文学中普遍应用的人物关系原型即三角关系,并以当代作家的小说创作作为例证作了精辟的分析。他将当代小说分为三种类型进行分析:《青春之歌》、《红豆》是用三角结构体现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这一宏大的政治主题;“新写实小说”中的《来来往往》和《艳歌》三角结构主要用来表现反传统、反浪漫、反爱情至上的主题;《荒山之恋》和《桃花灿烂》用三角结构来探讨爱情、情欲与生命意识的主题。

孙先科教授是我校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2年当选为民盟河南大学委员会主委,主要从事当代小说批评。他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小说评论》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颂祷与自诉——新时期小说的叙述特征及其文化意识》、《叙述的意味》等专著,其中《颂祷与自诉》获“1996-1997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录入时间:2005-05-27[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