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速递  >> 正文 选择字号【

法学院系列学术讲座庆诉讼法研究中心成立

【新闻作者:刘匡宇 张静   来自:本站原创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刘春霞   】

3月28至30日,为庆祝诉讼法研究中心成立,我校法学院特别邀请四位国内法学界著名学者前来进行系列法律学术讲座,激情的演讲和名师的风范在校园内掀起了一阵法理风暴。

这四场报告均在校科技馆二楼报告厅举行。28日上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导范忠信教授首先做了一场题为“台湾问题的实质与反国家分裂法的解读”的报告。范教授从台湾问题的现状、缘起、症结三方面讲解,揭示了台湾问题的实质:是内战历史的遗留,是帝国主义插手复杂化的内政的问题。范教授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十次大统一都以武力方式完成。而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有希望的。

28日晚,报告厅内再度爆满,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博导、我校兼职教授贺卫方在此“拷问死刑”。贺教授以聂树斌死刑冤狱一案入题,结合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对死刑的描述和反思,对中国当代备受争议的死刑制度和亟待完善的司法体制予以温情的批判,并从逻辑上论证了中国应当立即无条件废除死刑的理由。他认为,现行司法体制无法避免冤狱的发生。他还从人性的角度,提出死刑的存在是人的苦难和对社会的毒化,违背了刑法注重教化的初衷,“不教而诛谓之虐”,并完全剥夺了国家和罪犯双方弥补其错误的机会。贺教授已是第四次来我校讲学,他那儒雅的风格和人性的光辉感染了众多学子。

29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博导王健教授对法律硕士教育的性质予以正解。王健教授对“法硕教育”定义了清晰的概念。他认为法硕教育是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而非研究型的专业教育,应重视“法律人”的实务性和应用性。随后,王教授对我国法学教育层次多,缺乏统一标准的现状予以反思。他认为对于非专业的本科生而言,法律硕士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30日上午,报告厅延续了两天来的火爆,清华大学博导张卫平教授以一场题为“民事诉讼契约化及其法理”的精妙演讲为此次系列学术讲座画上了句号。张卫平教授认为,以所有制单一化为背景的我国现行的苏式民事诉讼法已不再适应当今转型期社会,而应将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契约化作为一种元素注入到民事诉讼法中,以充分体现当事人的主导地位,才能发挥当事人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以满足多元化的意识需求。张教授的演讲以其蒙太奇手法和意识流风格著称,他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深受河大学生欢迎。

录入时间:2005-03-30[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