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科技馆二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我校兼职教授贺卫方在此作了一场题为《拷问死刑》的学术报告。法学院院长陈景良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贺教授以媒体披露的聂树斌死刑冤狱一案入题,结合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对死刑的描述和反思,对中国当代备受争议的死刑制度和亟待完善的司法体制予以温情的批判,陈述了中国应当立即无条件废除死刑的理由:首先,死刑未必可以震慑恶行,反而可能催生更为严重的犯罪。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司法制度不足以防止冤狱的发生,而且经济领域的犯罪也不适用死刑。贺教授还从人性的角度,呼吁社会将死刑犯和行刑者的心理磨折纳入考量,并从社会的角度,提出死刑的存在是对社会的一种毒化,中国民众传统的“杀人偿命”观念是一种嗜血的原始残余,违背了刑法注重教化的初衷。他说,“不教而诛谓之虐”,而死刑则毫无保留地剥夺了国家和罪犯双方弥补其错误的机会。贺卫方教授的讲座结束后,陈景良院长和郝守才副院长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分别对贺教授的观点做了点评,他们认为,贺教授“中国应立即废除死刑”的呼吁虽然有些理想化,但的确代表了我国法制建设和先进法理的发展方向。
贺卫方教授已在我校成功举行了三次学术讲学。当晚的报告厅可谓盛况空前,就连过道上也挤满了听众。贺教授儒雅的风格,人性的光辉和激越的演讲感染了场内的众多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