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下午,应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杨国昱研究员在化学化工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由分子簇合物到微孔材料”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刘绣华教授主持,化学化工学院部分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杨国昱研究员的报告分为三部分:(1)金属-氧簇聚合化学;(2)配位聚合化学;(3)微孔材料化学。杨教授主要从化学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控制、化合物晶体结构及堆积结构等角度对金属-氧簇化合物,配位聚合物和微孔材料的一维、二维和三维结构和空间排布进行了精辟的剖析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杨教授还介绍了他们课题组首先发现的在水热和溶剂热条件下脂肪胺和芳香胺间的脱氨及环化反应。报告结束时,师生就水热合成条件、反应机理及晶体结构解析等问题纷纷提问,杨教授以其渊博的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回答,并赢得在座师生的热烈掌声。
杨国昱研究员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圣母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年至2001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物理、无机与结构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此间主要从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及微、中及大孔晶体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功能研究。2000年11月入选中国科学院 “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计划, 并于2001年5月从瑞典回国, 到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现主要从事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配位聚合与功能配位化学、无机-有机杂化固体功能材料的组合化学、纳米尺寸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学、微(中、大)孔晶体材料工程及固体无机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承担和参加多项基金课题的研究,目前正承担中科院 “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专项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到2003年, 已在金属-氧簇化学、配位聚合化学及微孔晶体材料化学等研究领域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