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速递  >> 正文 选择字号【

史学大师到百年老校话史学研究

【新闻作者:牛林豪   来自:本站原创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admin   】


  2003年9月26日,金秋季节的开封还留有夏季的余热,中原百年老校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迎来了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当日晚,在河南大学文物馆会议室,章开沅教授与历史文化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亲切座谈,并就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现代化危机和史学工作者的使命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章开沅教授系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现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章开沅是“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拓荒者’”;“享誉海内外的张謇研究专家”;章先生还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贝德士文献研究等诸多领域有突出贡献,被誉为“把中国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国际”和“把国外的教会大学史研究引向中国”的著名学者,声名远播四方,享誉海内外。
  章教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转入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的,他强调,作为一个历史学者,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国家,而且要关心世界,甚至太空。“我们不一定信仰宗教,但要理解“宗教”,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不了解基督教,就无从理解西方文化,也很难与西方进行真正的交流。而中国的教会大学多由基督教会所创办,所以中国教会大学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地,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的意义就在于促进中西方更好的沟通和交流。1994年初,章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创建了国内首家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美国著名的鲁斯基金会提供资助。自此,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章教授谈到,现代化发展到现在出现了很多问题,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人类面临着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泯灭、人与自然的对立。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业已认识到这个问题,汤因比也曾寄希望于东亚精神文明的复兴,借以弥补这种现代人类文明的缺失。但汤氏未曾料到“二战”后东亚各国也先后重蹈了西方现代化的道路,重物质而轻精神。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在新世纪刚刚起步之时,面对现实,展望二十一世纪的发展前景,作为人文科学工作者的章先生开始认真思索如何承担起拯救社会的重任。“我不是一个基督徒,但是我有原罪感,我在思考我对社会做了些什么……”
  如何利用历史研究去消除现代化进程中所涌现出的种种危机,创造一个更趋合理的社会。章教授主张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史学已经正在并将继续遭到冷落,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其根源及在于人类文明业已生病。历史学家不应单纯埋怨社会冷落历史,而首先要问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历史的价值;面对当代人类文明的缺失,历史学家不应保持沉默,更不应该无所作为,而“要以强者的姿态赢得别人的尊重”,“参与历史,走进历史,理解历史,把自己重新体验并赋于生命的真正历史奉献给人类”,“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历史学者的声音”。
  另外,章先生还谈到了治学与做人需坚持“诚信”的原则。章教授学识渊博,虽已届76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言谈机智幽默、思路清晰。与会者被章开沅教授的大家风范和学问品格所折服。大家认为,章先生的谈话及其思想必将激励着每一位史学工作者去思索历史,体味历史,感悟人生,探求史学的真谛。

录入时间:2003-10-09[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