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专题  >>  “感动河大”人物评选活动专题  >> 正文 选择字号【

李润田

【新闻作者:环境与规划学院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刘旭阳 】

李润田,男,中共党员,1948年入东北大学教育学系学习,1953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分配到河南大学任教。历任助教,讲师,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党总支委员,系党总支副书记等职务。1979年12月任副校长,副教授,后晋升为教授。1982年2月任校长,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8月被选为中共河南省委委员,1988年1月当选为省政协常委、副主席、省政协党组成员,同年又被任命为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咨询组成员。其他社会兼职有:中国古都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经济地理》杂志编委、河南省农业区划委员会顾问、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顾问、河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省教授协会副会长、省社会科联副主席等职。

一、甘于奉献,勇于担当

1953年,李润田校长毕业后远赴河南大学任教,自此把一生贡献给了河南大学。在老校长上任甫始,他经常到教育厅和省政府陈述理由,寻求支持河南大学校名恢复。 1984年3月,老校长在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再次恳请省长向教育部长申请。自河南大学校名恢复,使得学校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事实证明,正是老校长及当时一大批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才铺就了百年老校建设综合性大学的宏伟蓝图。

为了打造一流的学科队伍,他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努力延揽名师、培育后学。在他的诚挚邀请下,朱自强、张今等知名教授先后投身河大;他还在校内积极推动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使关爱和、李小建、宋纯鹏、程民生、张治军等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得到迅速成长。可以说,正是老校长的远见卓识、超前谋划,为相关优势学科乃至河南大学的一流高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为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老校长带团访美、日本、香港,访问大量名校,还争取到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推动了明伦校区科技馆、逸夫图书馆的建设,使河大师生受益至今。

二、开拓进取,刻苦钻研

初入河南大学时,老校长主要从事地质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后来,根据学院专业建设需要,他又转向了相对陌生的经济地理方向,并且一干就是六十年。半个多世纪的治学生涯中,无论时局如何动荡,无论条件多么艰辛,但老校长对于教学和科研从来都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60多年来,老校长以独到的眼光始终立足于学科前沿,积极推进交叉研究和学科融合,在农业地理、乡村地理、资源地理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国内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倡导者和奠基者,是现代人地关系论的主要发展者。上世纪50年代末,他在全国首创小区域地理研究,组织出版《嵖岈山人民公社地理》,该书被作为中国地理学界的代表成果在第21届国际地理大会上展出。90年代,他与南京大学苏世荣教授共同编撰的《中国城市通览》,为全国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被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评为著作一等奖。他主持编写的《河南人口、资源、环境丛书》是国内开展省区可持续发展的开山之作,是河南省制订“九五”规划的重要依据,吴传钧院士曾赞誉该丛书“是河南省科技界为实现《中国21世纪议程》目标出谋献策办的一件实事,在全国各省区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该丛书还曾荣获1994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奖。

三、创新思路,业绩突出

李润田校长在河南大学的六十年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由于工作出色, 1993年老校长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董事会评选为“世界著名知识分子”,授予证书和金质奖章一枚。2009年他更是荣膺国内地理学界最高荣誉——“中国地理杰出成就奖”。虽然在他身后有着省政协副主席、科协名誉主席、校长、学会理事长等诸多头衔,但他始终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的地理工作者。

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老校长执掌校务始于1982年2月,直至1991年8月,前后历时九年半,是河南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在河南大学正处于百废待兴阶段,老校长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团结和谐、创新发展”的治校原则,内消除弊政、整饬校风,外放眼世界、开拓奋进,学校的各项事业一时间朝气蓬勃、蔚为大观。

四、作风严谨,光明磊落

老校长在任十年,学校的各项事业得到迅猛发展,他本人也当选河南省政协副主席。虽然手中有了一定的权力,但他却从来没有用这些权力为自己换取利益,他依然是那个勤勉、执着、坦荡、朴素的学者。图书馆、科技馆、外语楼,建设资金数千万,他认真调度、仔细审查,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实处;人员招募、职称晋升、干部调动,多少人挖空心思、联络疏通,他调查研究、选贤举能,确保每一个决定都禁得起推敲。

老校长退休后,省里为他配了专车,但他除了外出开会、公干,从来不会麻烦司机师傅。由于他在地理学界的地位和资历,不少单位都常请他参加项目评审等工作,但对于评审单位送上的信封、礼品,他从来都是一概拒绝,有单位委托司机代转,返程的半路又被老校长责令掉头送回。1985年左右,老校长搬进了南门对面的家属楼,并且在那儿一住就是近30年。虽然后来学校又建设了几批新的家属院,有关部门每年都劝他搬到条件更好的房子,但他却一直婉言谢绝,一直到2012年才搬进新房。

五、关爱师生,春风化雨

老校长虽然位高权重,但他无论对待青年教师还是学生,总是那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担任校长期间,他经常到学生宿舍转悠,还经常与同学们一起排队买饭。由于衣着简朴又毫无架子,他在学生宿舍甚至被年轻的校卫队员盘问过。一位1990届校友在网上回忆,在他报到的第一天有一位其貌不扬的老头儿曾到他宿舍与之闲聊,第二天开学典礼才发现昨天的那个老头儿正端坐在讲台正中。这些事迹真实体现老校长的生活作风与处事风格。

老校长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但对别人总怀着一颗宽容的心。他在文革期间曾被打成“走资派”和“历史反革命”,每天被红卫兵监视。当十年浩劫的乌云散去,他被任命为系党总支副书记,并担任文革滞留问题清查组组长,但随后的三个月里,他没有整治或批判任何人,却组织各个教研室尽快恢复教学科研等工作,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回到了课堂。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就是老校长,一位毕生勤勉、耕耘不辍的学者,一位植兰种蕙、恩泽广施的智者,一位淡泊名利、平易近人的长者。

录入时间:2017-09-16[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