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新闻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闻专题  >> 正文 选择字号【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河大社科名家二十谈(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新闻作者:王明钦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马洁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8年8月份举办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关于如何对待、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方向,“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这对于我国实现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伟大的磅礴力量,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文明、赓续民族精神血脉的复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复兴。破除模仿西方、照搬国外的想法,要靠文化自信,传承优良传统。新时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有不少人拼命鼓吹西方文化如何的高大上,甚至妄谈“蓝色文明”比“黄色文明”先进,大谈西方制度的优越,这些显然就是文化极端不自信的表现,也是历史虚无主义在作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始终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进一步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持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面向世界展示好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文化对传承文脉、凝聚民心民力具有重大作用。在时代的澎湃大潮里,我们要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和爱国主义的魂,唯有通过文化的力量才能实现。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我们必须用中华文化武装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精神的重要贡献者和示范者。今年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三苏祠考察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时期,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我们秉持文化自信,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浪前行、繁荣发展的精神武器,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脊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强调,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脚踏中原大地,稳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在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楼阳生同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精神为指导,把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纳入全省“十大战略”,纳入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大局之中,为河南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为河南省现代化建设指出了文化着力点。当前,我们正处于贯彻落实河南省委“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关键时期。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可以更好地推动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落脚点是文化强省,增强河南文化软实力。如何把历史故事讲活,把革命精神讲透,把新时代黄河精神讲好,是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考古资源讲好文明故事,利用文物资源讲好历史故事,利用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等讲好革命故事,利用新时代保护黄河、治理黄河事迹,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通过讲好河南故事,传递出彩中原声音,继而提升河南文化在国内国际的传播力、影响力,为建设文化强省积能聚势,为实现河南省“两个确保”行稳致远,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强基铸魂聚伟力,笃行实干勇担当。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夙兴夜寐,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前行。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一系列不平凡的创举和成就,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提振了民族的精气神,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新高度。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意义,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之下,放眼新时代,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竞相闪耀。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让我们怀着高度的文化自信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让我们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作者:王明钦,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教授。】

录入时间:2022-11-13[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