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河南大学110年校庆之际,又一批青春学子投入这所百年学府的怀抱。他们将与奔跑在“百年名校振兴”之路上的河南大学共同成长,绘就人生的崭新画卷。
这其中,有211名历史文化学院的本科新生。他们从大江南北奔赴铁塔湖畔的理由,除了河大本身的魅力,还有历史文化学院名师群体的风采、厚重深沉的底蕴、奋发进取的势头。
这里,有一串闪光的名字。
朱绍侯,享誉全国的史学大家、河南大学历史学科的标志性人物,主编的已超“40岁”的《中国古代史》是后学必读经典,全国60%以上的高校历史院系至今仍作为教材在使用。
阎照祥,曾任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长,国内英国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李振宏,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史学理论领域权威学者之一,跳出历史讲历史,启发学生学会自己配制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掌握破门之脚的功夫。
程民生,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宋史研究领域最顶尖的学者之一,对宋代尤其是北宋历史滚瓜烂熟,上课不要讲稿,说史不看脚本。
王巍,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内最有影响的考古学家之一,学养深厚,成果颇多。
张宝明,研究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及五四运动的权威专家之一,主编的《中国知识精英的文化苦旅》等著作闪耀着思想的火花。
他们在不同的史学领域各有建树,接续着历史学科近百年的薪火和文脉,续写着这个学科作为引领全省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优势学科的新辉煌。
历史学家朱绍侯
这里,有很多耀眼的成绩。
一个全国第一——软科数据平台显示,河南大学中国史学科近5年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分值,排名全国第一。
三个全省之最——河南大学中国史学科拥有7个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全省单个学科获批最多;近5年共获批5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省高校文科院系获批最多;近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两种顶级权威期刊发表文章11篇,超出全省其他高校发文量总和。
两个河大唯一——唯一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院,现有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3个博士点,实现了历史学类博士点全覆盖;唯一连续5年都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批的学院。
这一张闪亮的成绩单,是历史文化学院办学实力与办学成就的见证,承载着“河大学人”不事浮华、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
这种精神气质,成就了历史文化学院的过去,更将托举起它的未来。
“历史学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重塑河南大学文史学科在国际国内的声誉和影响力,为河南大学建设世界一流高校贡献力量。”9月21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祁琛云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