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原创美文  >> 正文 选择字号【

姚雪垠与河大: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新闻作者:白春超 来自:河南大学报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  万合利 】

  姚雪垠先生是现当代著名作家,被茅盾誉为“文坛飞将”。其创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短篇《差半车麦秸》被誉为“抗战文艺的优秀收获”,中篇《牛全德与红萝卜》,率先在国统区的小说创作中进行了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尝试;长篇《长夜》拓展了现代文学的表现领域;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皇皇巨著《李自成》,是50-70年代长篇历史小说中,写得最为厚重、扎实,艺术成就也最为杰出的作品。

  除了文学史上的这些记载,姚其他方面的建树还有:

  发表《论现阶段的文学主题》、《通俗文艺短论》、《文艺反映论》、《屈原的文学遗产》等文学理论、文学评论文章,其中一部分曾集为《小说是怎样写成的》一书出版。坚持理论与创作并重,使其创作得以永葆青春与活力。

  发表《明初的锦衣卫》、《崇祯皇帝传》等史学论著,这为他后来创作《李自成》准备了条件。

  曾赴徐州前线采访,随后写成书简体报告文学《战地书简》。

  创办文学刊物、主编报纸文艺副刊,如《大陆文艺》《平野》《风雨》周刊、《中原文化》等。

  姚雪垠先生与河大、与开封有不解之缘: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预科,开始发表小说,处女作《两个孤坟》发表于1929年9月9日、10日《河南民报》副刊29、30期上。同年9-10月,还发表短篇《强儿》,通讯《致灵涛信》,短诗《秋季的郊原》等,均载《河南民报》副刊。1930年,反动当局以“共党嫌疑”为由逮捕姚,因查无实据,四天后取保释放。1931年暑假,因参加学潮被学校开除,两年大学生活至此结束。虽然在河大只有两年,却是他一生中的关键时期,他说“我永远不能忘记这短短的两年时间”“这是我一生道路开始的地方”,“对我以后的学习起了启蒙和引路作用”。

  1931年离开河大后,仍不断往来北京、开封之间。利用寒假,回开封探亲(岳父王庚先:河南省辛亥革命元老之一,1930年姚出狱保人)。其间,经常到河南省图书馆(今开封市图书馆)读书,意外地发现了记载李自成三次进攻开封的两本书(李光璧《守汴日志》、周在浚《大梁守城记》),此为姚接触明末农民战争史料之始,并隐约地出现了创作《李自成》的意识萌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姚离开沦陷的北平返豫,在开封和河大教授嵇文甫等合作,主编救亡刊物《风雨》,后来,还以嵇文甫领导的、以河大学生为主体的抗战训练团为素材,创作了长篇《春暖花开的时候》。

  姚与河大的密切关系,正所谓人杰地灵。百年名校、一代文学名家,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河大为姚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予他“深刻的思想教育和人格锻炼”;而姚的成就也为河大增添了光彩,赐予河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姚曾多次倾吐自己对河大的深情与感激,河大也为姚这样的杰出人才而自豪与骄傲。让我们向姚雪垠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让我们戮力同心,砥砺前行,为百年名校的振兴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文学院副院长)



    录入时间:2017-05-26[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