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原创美文  >> 正文 选择字号【

外婆的专车

【新闻作者:姜汉西 来自:河南大学报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  万合利 】

  外婆很少坐汽车,更不曾出过远门,长途旅行。

  在所有具备亲戚关系的同辈人中,我是最小的一个,所以对过去很多人和事的知晓大都于其他人的口耳相传间……就在几天前,外公永远地离开了挚爱他的亲人,随着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的结束,突然间妈妈和大舅都苍老了许多,整个家庭中好像笼罩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在老人生前住过的房子里,每个人都安静地待在属于自己的角落,不约而同地保持着沉默。只有大舅家的小孙女,在客厅里东走西跑,把手里的饼干扔得到处都是。见没人理她,就直接坐到地上哇哇大哭起来。几个长辈赶快过来将她扶起,接着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小孩子的教育问题,随着话题的转移,室内的压抑气氛才慢慢有所缓和。

  外公,我是熟悉的。一个瘦高个的老头,戴着一顶灰色小礼帽,黝黑的额头上,有几道岁月留下的伤痕。牙齿早已脱落,两片嘴唇凹进去很多,枯干的手掌握着一根油亮十足的拐杖,永远地坐在大门外,目视着远方,一天一天,风雨无阻,直至那次因为脑血栓,病倒在大门前。

  那时候,我不懂老人家的心思,对外公的行为很不理解,纯粹出于好奇,曾有一次向妈妈问过这个问题。后来因为是随口一问,对妈妈的回答也就没放在心里,直到今天外公的去世,一切又被重新勾起。

  外公的祖上曾经是地主,在闹革命的那段时间里,不但被没收了所有的家产,还遭受了接连不断地身体伤害和人格侮辱。从当初的“公子哥”一下子沦落到了社会的最底层,心理上的巨大反差,以及年轻时极强自尊心的作祟,使外公一度曾有过轻生的念头。

  在外公人生最低谷的那些日子里,是外婆的出现给了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外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后代,也勤勤恳恳地做了一辈子的农民。在那个农村风气初开的时代,尤其是政治风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到一个年轻人被同伴们折磨得死去活来,最后连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很多曾经的亲朋好友,都唯恐避之不及,她却能够在晚上偷偷地送汤送干窝头,给予年轻人接济,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与魄力。而这来之不易的温暖,对于尝足了人情冷暖之苦的外祖父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时过境迁,很多事情也就永远地成为了谜。我不知道在那个时间,外婆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救助外公是出于什么动机,反正最后的结果是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并且养育了一双儿女。在此后的一段时间,这个家庭一度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两个儿女的吃饭问题困扰着他们,外公始终摆脱不了出身问题所带来的巨大困扰,多亏了外婆的一双能手,再加上东借西凑,家庭才熬过那段困难时期。

  我认识外婆是通过外公屋里的那张照片。妈妈告诉我,在我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外婆就离开了。那是夏天,大舅和我们全家都去了南方务工,家里只留下了两位老人。因为当时二位老人的身体还非常硬朗,没有任何生病的迹象,所以大家也没特别担心。谁知,外婆一下子就倒下了,从此就再也没有醒来。村里很多老人都说她命好,没受啥罪,也算是无疾而终。可正直酷暑天气,那会冷棺还不太时兴,再加上政府丧葬政策改革,新的火葬制度正在推行,一双儿女还没有来得及见老人最后一面,外婆就被七八个人一起抬到了一辆白色面包车上,起点是她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房子,终点是火葬场。

  外婆从未出过远门,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固守着村中的那一小片角落。这是她第一次去县城,并且享受着软卧,平静地躺着,像一根火柴,只不过火柴头黑,而她的头白……葬礼在邻居的指挥下草草收场,等子女们赶回来时,外婆早已下葬,看到大家集聚一堂,外公狠狠地发了一通脾气,从此他便很少说话,只是多了一个习惯,每天在门口静静地坐着,目视远方……

(文学院2013级)


    录入时间:2017-05-24[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