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原创美文  >> 正文 选择字号【

心系母校,与世纪同行

【新闻作者:金击强 杜静远  来自:  已访问: 责任编辑:刘旭阳 】

值此母校河南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之际,我们两个河大校友躬逢其盛,心潮起伏,不能自已。谨以此文,向历尽百年沧桑而今日风华正茂的母校致以最诚挚最美好的祝愿。

我们俩与河大结缘于共和国成立伊始,那是生机勃发的时代。1950年,金击强参加了新中国第一次高考——武汉中南地区统考,考取了这座位于七朝古都、极具魅力的国内名校——河南大学,在数理系物理专业学习。1951年,杜静远在农村小学任教,恰逢河大在开封续招,从而考入河南大学数理系数学专业。

我们记忆最深的是入校第一课的人生观教育:要接受“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达到修身育人、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目的。河南大学朴实治学的精神,几十年都没有改变。在河大学习期间,随着社会发展,我们有机会参加考城“土改复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他们同吃(一家就二毛钱的生活费,吃的是白薯叶、长霉的白薯干)、同住(与牛同圈,无水刷牙、洗脸)、同劳动,参加开封“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三反五反”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系列的教育运动,使自己受益匪浅。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开始实施,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人才的形势下,我们这届学生均提前毕业。金击强被分配到具有保密性较强的国防航空工业部门。与此同时,国家对大学院系进行调整,河南大学数理系数学专业被调整到湖南大学,物理专业被调整到武汉中南师范大学。杜静远也随院系调整转到湖南大学数学系就读。

由于我们俩在河大同系学习,同在学生会工作又住在东三斋,有缘相识、相爱。系主任程锡年教授支持,辅导员姚俊哲同志操办,我们于1953年8月8日在河大举行婚礼。婚礼既简朴又庄重,由程锡年教授证婚,系里老师、同学及部分家属参加,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茶话会形式的婚礼。婚后第三天(8月10日),金击强乘火车到北京东交民巷重工业部报到,当即被分配到重工业部第四局(航空工业局)工作,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建设者中的一员。1955年杜静远从湖南大学毕业后也被分配到北京市教育局,一直在北京女三中(后改为一五九中)教高中数学课,我们得以重聚,厮守至今。

杜静远家与河南大学有着近80年深厚情缘。杜静远五姐杜启远1937年考入河南大学医学院,同年参加由嵇文甫、范文澜创办的河南大学“抗敌训练班”并任该班中国共产党支部委员、女生大队长,1938年2月在河南郾城话剧团任党支部委员,开封失守后受党组织委托带杜智远(杜静远三哥,抗敌训练班学员)和一批年轻队员前往延安,同年8月进入延安大学。1945年杜启远和李天佑(开国上将)结婚,建国后曾任厂长、厅局长。1963年根据工作需要重回部队工作,历任李天佑副总参谋长办公室主任,总参三部政治部主任、顾问等职,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军职)。

杜静远七叔杜淮生毕业于河南大学,在杜家校友中辈分最高,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一生。其大哥杜孟模是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两次在河大任教,达四年之久,曾任河南省副省长,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杜智远在延安时为毛泽东主席装过第一台收音机(现作为一级文物保存在平山博物馆),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平山还为周恩来、叶剑英、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各装了一台收音机。杜智远曾在南京军政大学任教,转业后任电子工业部718厂总工程师、电子工业部雷达局局长,离休后享受副部级待遇。杜家还有大姐杜秀远、三姐杜琴远、五哥杜成远、十一弟杜翔远,大姐夫刘浩,六嫂付湘清,侄媳杨汝芬(杜孟模大儿媳),外甥刘九强(杜秀远儿子),侄子杜祥东等都是河大校友。杜氏家谱中还有杜耀武、杜君也曾在河南大学就读。就目前所知,杜家就有十七个河大人,人数之多、跨度之久、感情之深、受益之大在学校中是少有的。

百年老校河南大学哺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知识、技术基础和社会实践的经历,特别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授我们做人之道、做事之本,为我们奠定了温馨家庭和幸福生活的基石。

从河大毕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在党的关怀支持下,得以甩开手脚,创造性地去完成党交给的工作:金击强率小组从英国引进“斯贝”航空发动机配套件的设备技术,在航空工业全面性地推行“军转民”工作,做出了点滴成绩,上下公认;杜静远忠诚于教书育人,数十年如一日,桃李芬芳。

虽然我们没有什么创造发明和重大业绩,没有支援母校建设的经济基础,但我们有一颗怀念母校、忠诚母校的炽热的赤子之心,借母校百年校庆之机表示一点学子之情(已汇给母校五万元人民币)。

祝愿母校借中央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内百年老校决定的东风,在黄金发展期,做出新成绩,实现新突破,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大学。

录入时间:2015-06-18[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