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有首《谷风》,讲的是一个刚刚被抛弃的女子,在路上漫无目的地行走,一边回忆起当初的生活,一边抒发着内心的愤怒,在自言自语中表达着不幸的遭遇。每次看到这首诗,都觉得心情无比沉重。
豫剧《秦香莲》中,秦香莲也有这样哭诉。只要张宝英老师开始唱那一段“三江水洗不尽我满腹冤枉”,看电影的老年人们,往往会边看边擦泪。
秦香莲是如何嫁给陈世美的,不得而知,不过婚后时光绝对算不上幸福。丈夫只知道读书考功名,家务事都落在自己身上,过日子全靠自己纺线织布。
尽管如此,秦香莲对丈夫的事业是百分之二百地支持,为了凑点让丈夫进京高考的路费,她义无反顾地卖掉了嫁衣,将所有的赌注全押在了丈夫的前程上。她坚信只要丈夫出人头地,自己的幸福就有了保障。
要说与丈夫共同生活了多年,孩子都生了两个,秦香莲应该对丈夫的德行很清楚,但实际情况是,秦香莲对丈夫太过相信,并且极度依赖,这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判断力。
果不其然,陈世美高中状元后,在花花世界里很快迷失了方向,他声称没有家室,娶了公主,当上了驸马。
陈世美正享受荣华富贵时,秦香莲却在家乡苦苦等待。恰逢大旱之年,一家人逃荒要饭进京寻亲。半路上,公婆冻饿而死,秦香莲只好手扒黄土埋葬二老,带领儿女靠着乞讨才来到开封。
见了老婆后,陈世美非但不认,还派韩琦追杀老婆孩子。多亏了韩琦是个明白人,自刎而死,这使得秦香莲有了翻盘的机会。
此时,陈世美已经骑虎难下:如果不认妻儿,不光要面临着道德谴责,单是追杀一事,就可以被定为死罪;而若是认下妻儿,则是欺君之罪。
相对前者,后者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但陈世美陷入了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投机主义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决定一条路走到黑,死活不肯相认。在他看来,有了公主这个靠山,一切都可以摆平。
故事进行到这里,秦香莲已经对老公彻底绝望。既然如此,你不仁我不义,老娘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秦香莲一纸诉状递到了包拯手中,包拯一时也感到棘手。
面对公主雄厚的家庭背景,秦香莲寸步不让。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于是,她抱定了得不到葡萄也不让别人得葡萄的决心,先是高声痛骂丈夫死不要脸,然后谴责皇室的不知羞耻,最后又把矛头指向了号称廉洁公正的包青天——你不是包青天吗?无非欺软怕硬,光会捡软柿子捏罢了。
秦香莲的愤怒声讨,可能会让老公脸红,也可能会让公主一家脸惨,但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为老公和公主已经结成了牢不可摧的统一战线。
但包拯受不了秦香莲的指责,这位对自己名声极其看重的开封府尹,脸色已经变得没法再黑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管这件家务事,不仅要管,还要管得惊世骇俗,于是他摘掉乌纱,果断地将陈世美送到了铡刀下。
这个结局,公主想不到,秦香莲估计也不可能想到。前者掌握无上权力,后者占据道德高地,势同水火。可等到铡刀一落,无论两人官司输赢,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结局——失去了丈夫。
事实上,作为法律化身的包拯,在最初是不想把问题复杂化的。他当然知道皇室婚姻的利害关系,其中的枝枝蔓蔓他了然于胸,甚至他还可能想过折中的做法。
比如,他可以选择让双方庭下和解,耐心劝说皇后和公主接受现实,让皇室妥善安置秦香莲的生活;比如,他可以采取棒打驸马,然后让陈世美向秦香莲道歉,并化解两人的矛盾;比如,他可以搬出皇帝,暗示皇帝最好面对现实,让皇后、公主和陈世美接纳秦香莲。
但是,公主把皇后拉出来,以为权力可以压倒一切,根本没把包大人看在眼里;而秦香莲缺乏冷静心态,偏偏在复杂局面上火上浇油,不断地给包大人施加道德压力。最终,包拯选择的却是快刀斩乱麻,简单又粗暴。
最终,包大人自己摘掉了乌纱,直接铡掉驸马爷。于是,法律战胜了权力,维护了道德,让台下的吃瓜观众看得高声喝彩激动不已。而作为当事者的两个女人的未来生活,谁会在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