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媒体河大  >> 正文 选择字号【

河南大学人才引进取得重大突破(摘自中广网2004-06-26)

【新闻作者:赵飞 张召鹏    来自: 本站原创  已访问: 责任编辑:srg   】

中广网开封6月25日消息 今天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从河南省副省长贾连朝手中接过聘书,正式加盟河南大学。与他一道接受聘请的还有邹广田、郭柏灵、王占国、沈倍奋等四位院士,杜祖亮等6位省级特聘教授,张承志等4名黄河学者,梁工等15名校特聘教授。

  2004年,河南大学启动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立体工程”。该工程是包括院士、省特聘教授、黄河学者、校特聘教授的培养和引进,优秀学术群体的选拔和培养,以及博士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在内的一项系统工程,旨在构建“后基础、多层次、宝塔型、立体式”的人才体系,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按照河南大学相关规定,学校将为这些高水平人才提供较高的待遇。例如,黄河学者岗位津贴每年10万人民币,同时享受相应工资及福利待遇等;学校提供10—50万科研启动经费和住房等必备的生活条件。


  优厚的待遇和灵活的政策,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专家。这次加盟河大的薛群基院士,原来是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是我国著名的材料化学专家。在到河南大学工作后,担任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和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邹广田院士是著名化学家,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学与天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郭柏灵院士是著名数学家,还是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机研究所研究员;王占国院士是著名半导体材料物理学家,现任中科院技术学部常委,“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信息功能材料相关基础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沈倍奋院士是著名的免疫学专家,是我国唯一连续四届当选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的院士。


  在接受采访时,薛群基教授说,之所以来河南大学,一方面是因为河南大学与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有着10多年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河南大学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发展势头好,人才需求迫切。他告诉记者,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日趋成熟,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是他比较关注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河南大学引进的高水平人才,大多是中青年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在所在学科的某些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着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为河南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录入时间:2004-06-28[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