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河大新闻网  >>  媒体河大  >> 正文 选择字号【

“少年河大”系列之一 两个河大人的《东方红》(摘自《大河报》2004-01-08 )

【新闻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于茂世/文图    来自: 本站原创  已访问: 责任编辑:srg   】

我们唱着《东方红》,跨黄河过长江,赶走蒋家王朝,当家做主站了起来;我们听着“中国哀乐”,在肃穆庄重、催人泪下的无限悲哀中,先后沉痛悼念周恩来、朱德、毛泽东、邓小平与世长辞……但你是否知道,这都是河大学子、著名音乐家马可先生谱写的不朽乐曲。
  我们天天在看卫星天气预报,我们眼下正在欢庆神舟飞船载着杨利伟“走出地球村”。回首航天史,我们不能忘却中国卫星空间技术的开端之作“东方红1号”……但你是否知道,“东方红1号”正是河大学子、著名空间物理学家、“中国卫星之父”赵九章先生领导下的杰作。
  1970年4月24日,河大学子赵九章先生的“东方红1号”卫星把河大学子马可先生的《东方红》乐曲送入浩瀚的太空,那真是河南大学无上光荣的一天。“东方红”是毛泽东的,也是两位河大人的,更是全中国人民的。
《东方红》上天
  穿过古朴典雅、中国传统形制的河南大学校门,迎面又是一门。该门迥异于现今的河大校门,西方味道很浓烈,但其门楣上镌刻的却是方方正正的中国字———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该校与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一起,被誉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
  1912年创办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是在1904年结束了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河南贡院旧址上设立的。第一任校长林伯襄先生把“以教育致国家于富强,以科学开发民智”作为预备学校的办学宗旨,旨在泽惠中原。
  在当时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教师中,三分之一都是外国人。
  1907年10月15日降生于开封的赵九章先生,走进的就是这样一所学校———1921年,他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之后,他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在名师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等的指导下完成学业,于1935年赴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44年5月,赵九章出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代理所长、研究员,他率先将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赵九章不仅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开创者,而且也是世界上现代天气预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后,赵九章说:卫星对于空间科学研究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只有发展自己的卫星,才能真正进入空间科学的最前沿。1958年,中国将研制人造卫星列为重点任务,这项绝密工作的代号是“581”。毛泽东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要抛就抛大的,抛两万公斤的。也许要从较小的抛起,但像美国那样鸡蛋大的我们不抛。”
  中央拨专款两亿元用于研制人造卫星,赵九章和他的581组住进北京西郊宾馆,中国第一个航天科研机构从此开始了艰苦的秘密历程。
  “大跃进”的1958年,中国科学院在6月份提出要放重型卫星,向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于是,一帮年轻人夜以继日地苦干3个月,于当年10月完成了卫星和火箭的设计图和模型。而实际上这些参与设计的年轻人对火箭、卫星知识的了解,还不如现在的中学生。“国庆献礼”的工作体验,让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深深地认识到:冲天的热情不能代替科学,需要学习再学习。
  1958年10月,由赵九章、杨嘉墀、钱骥等科学家组成的“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到苏联考察,主要目的是考察卫星工作。代表团到达莫斯科后,接待的人很热情,今天安排参观市容,明天安排参观博物馆,就是不安排到科学研究机构参观。赵九章先生说:“靠天,靠地,靠不住!发展宇航科学主要得靠我们自己的力量!”1964年12月,积极倡导中国要搞人造卫星的赵九章提笔上书周恩来,建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与此同时,钱学森也上书中央建议加速发展人造卫星。1965年,国家将人造地球卫星工程列入计划,代号为“651”任务,并把发射时间定在1970年,成功的标志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1966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卫星设计院,赵九章院士出任首任院长。
  1970年4月25日晚8时29分,“东方红1号”飞经北京上空,成千上万的市民拥上街头,高举彩旗,燃放鞭炮,在节日般的欢呼中仰望天空。“东方红1号”卫星的升空也实践了毛泽东的说法:“我们要抛就抛大的。”此前只有苏联、美国、法国、日本4个国家发射过卫星,但他们第一颗卫星的重量总和也没有超过“东方红1号”的重量。这是中国的重量,这是中国科学家的重量,它使历史的天平向古老的东方倾斜。1970年4月25日18时,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1970年的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狂飙中,街头游行屡见不鲜,然而4月25日的游行与以往不同———北京、上海、天津、郑州……全国各地,几乎万人空巷。当时的人们可能淡忘了那热闹的场面,但卫星从太空中发出的《东方红》,却长久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然而,领导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研制工作并为其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卫星设计院院长、被称为“中国卫星之父”的赵九章先生却含冤消失于卫星升空前夜。1968年10月10日,他吞下数十片安眠药,离开了人世。
  1978年,赵九章得以昭雪平反,恢复名誉。1999年9月,国家表彰23位“两弹一星”元勋,作为“两弹一星”的学术领头人,河南大学校友赵九章(卫星)位列其中。如今,赵九章铜像被安放在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

录入时间:2004-02-10[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