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河大,风景如画;悠悠历史,青砖绿瓦。清丽秀雅的河大校园里,每一幢古朴建筑都讲述着说不完的动人故事,每一处优美景致都承载着诉不尽的漫漫年华。
“巍峨南大门,四角展翅,双翼舞动,历久弥新,典雅沉静。”这座牌楼式古朴而庄严的建筑便是由刘季洪先生建造的明伦校区南大门,采用的是许心武、李敬斋先生设计的传统牌楼式构造。
南大门和大礼堂在南北同一中轴线上,系砖木结构,下设三门,通高10.39米,东西宽13.&4米,进深7.8米,占地面积114.5平方米。中门高3.7米,宽4.84米,大型卡车能够畅通无阻;他门可供行人通过。门楼上雕梁画栋,上立“脊兽”,肃穆庄严。脊兽,先民称之为神兽,顶礼膜拜,以“护脊消灾”。脊兽有严格的等级规格,修建之初,置之脊兽,以示当时我校在省内教育界的尊贵地位。大门斗拱飞檐,花脊走兽,额枋雀替,檐下作彩绘。门楼两侧附设东西耳室各间,耳室长6.1米、宽6米,占地面积28平方米。
南大门中门正面上额横书的“河南大学”魏体四字,乃是选录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作,“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嵌古典纹饰以为衬。北面则用柳体金字横书“止于至善”四字,左书“明德”,右书“新民”,这是河南大学的校训,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南大门迎接每一位不远万里的求学之子,又目送他们去校入世的矫健英姿,步入南大门,明德新民即为所求;走出南大门,止于至善方为尽头。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是最富民族气派的大学之道,更是融入河南大学精神底色的不懈追求。它阐释着大学的宗旨,寄托着许心武校长和河大先贤的殷殷期许。
“明明德”,意指彰明美德,也就是告诚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和光大优良的品德;所谓“新民”,即使民更新,启民心智,也就是将自己的美好道德推己及人,求取进步。我校现任党委书记卢克平教授这样解读:明,明智、明辨、明理之解;德,德性、道德、德行之解;新,创新、革新、维新之意;民,可作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解。这激励着莘莘学子成为明达世事、有家国情怀、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的河大人。所谓“止于至善”,宋代硕儒朱熹《大学章句》曰:“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至善岂有终极日;征途正未有穷时,大学之道,唯有不止。
夫大学者,上承煌煌历史之积淀,下启漫漫征程之未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滋养着河大人奋勇向前,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在保持底色的同时注入新的生命力。